呼吸内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主要内容•定义•特点•病因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要点•护理及措施一定义•ARDS(acuterespiratarydistresssyndrome)是原心肺功能是正常的,由于严重的感染、创伤、休克等肺内或肺外严重疾病袭击以后,引起广泛性肺毛细血管炎症性损伤,通透性增加,继发急性高透性肺水肿和进行性缺氧型呼吸衰竭(Ⅰ型)是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的严重阶段,两者为同一疾病过程的两个阶段。临床特点•急性呼吸窘迫、难治性的低氧血症•全世界每年ARDS患者约150,000人,病死率达50-70%二病因与发病机制•肺内因素(直接因素):对肺的直接损伤肺内因素(直接因素):对肺的直接损伤–1返流误吸(最常见因素)胃内容物、淡水或海水2吸入有毒性的气体:毒气、烟尘、长时间吸入纯氧、氨等3病原微生物所致重症肺炎4肺挫伤•肺外因素(间接因素):严重休克、感染中毒肺外因素(间接因素):严重休克、感染中毒症、大面积烧伤、急性胰腺炎、药物或麻醉品症、大面积烧伤、急性胰腺炎、药物或麻醉品中毒、过量的输液输血等中毒、过量的输液输血等发病机制•1有害因素-----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肺水肿•2肺水肿------肺毛细血管旁感受器------反射性地呼吸增快•3肺泡上皮损伤----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或消失----肺泡塌陷------肺不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内动静脉分流增加-----肺氧合功能障碍•以上各种因素导致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三临床表现•原发病的表现;•突然出现进行性呼吸窘迫、气促、发绀,不能被通常的吸氧疗所改善,也不能用其他心肺原因解释;•伴有烦躁、焦虑、出汗。举例四实验室检查•1.X-ray,演变快速多变。–早期无异常,或出现边缘模糊的肺纹理增多–病情发展→斑片状阴影,逐渐融合成大片状(白肺)–后期可出现肺间质纤维化改变•2.ABG–典型表现:低PaO2、低PaCO2、高pH值。•3.肺氧合功能功能指标:氧合指数(PaO2/FiO2)为最常用的指标,是诊断ALI或ARDS的必要条件–正常400~500㎜Hg–ALI≤300,ARDS≤200•4.其他:床边肺功能监测,血流动力学PCWP等五诊断和治疗要点•急性进行性呼吸困难或呼吸窘迫;安静平卧时,f>28次/分,明显缺氧的表现,常用的给氧方法不能缓解。•PaO260mmHg﹤•氧合指数<300mmHg•X线胸片示双肺间质和或肺泡水肿,浸润影治疗要点•1.氧疗:面罩高浓度给氧(>50%),使PaO2>60mmHg或SaO2≥90%。•2.机械通气:多数病人需及早应用机械通气,采用肺保护性通气。其适应症为:①FiO2已达50%,但PaO260mmHg﹤②PaO2>60mmHg,但在治疗过程中进行性地下降•3.液体管理:减轻肺水肿——I/O负平衡;输血时输注新鲜的血,防止微循环血栓•4.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5.营养支持•6.监护•7.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休克,控制感染预后•病死率40%~70%,常死于原发病、多器官功能衰竭和顽固性低氧血症。•存活者约1年左右肺功能可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部分病人可遗留肺纤维化,但不影响生活质量。六、ARDS病人的护理及措施•1、气体交换受损:与低氧血症,肺水肿等导致气体弥散障碍等有关⑴病情观察评估呼吸的频率、节律和深度,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情况;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缺氧的症状和体征;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了解ABG及电解质的结果⑵氧疗的护理密切观察氧疗的效果,根据血气结果及时调整氧流量;机械通气病人的导管、面罩和气管导管等妥善固定,使病人舒适,防止意外的发生⑶心理护理⑷用药的护理及时准确的给药⑸配合抢救⑹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分泌物增加、意识障碍、人工气道、呼吸肌功能障碍、咳嗽无力及大量液体及蛋白质漏入肺泡等有关⑴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痰液引流⑵痰液的观察及记录⑶按医嘱正确的使用抗生素•3、潜在并发症:重要器官缺氧性损伤,肺脑、消化道出血、心力衰竭•4、语言沟通障碍:与气管插管等有关•5、营养失调:低于机体的需要量与摄入不足、呼吸功增加导致的能量消耗有关•6、自理能力缺陷:与疾病反复发作有关思考题•1、下列哪项不符合ARDS表现()。A.PaO2<60mmHgB.PaCO2<35mmHgC.PH值增加D.氧合指数>300mmHgE.肺内分流增加•C•2、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