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名著导读伊索及《伊索寓言》伊索,生于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寓言家,传说他是个奴隶,后获得自由,因“亵渎神明”终遭杀害。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从作品来看,时间跨度大,各篇的倾向也不完全一样,据推测,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可以看作是古希腊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集体创作。伊索,可能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作者。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是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一本书。其中《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一.激趣引导1.激趣导入学生讲述自己读过的寓言故事,引出《伊索寓言》。2.出示故事,学生自读。快速自读老师出示的几篇寓言故事,归纳出《伊索寓言》的特点。小蟹与母蟹母蟹对小蟹说:“你不要横爬,为什么不直着走?”他答道:“妈妈,请您亲自教我怎样直走,我将照着你的样子走。”可母蟹根本不会直走,于是小蟹说她笨。这是说,教育者自己必须正直地生活,正直地走,才能去教导别人。我来读故事狼与羊群狼一心想吃掉羊群,但因有狗守护他们,不能得逞,心想非智取不可。于是,他派使者去拜访羊群,说狗才是他们俩之间的敌人,若能把狗赶出来,他们之间就能和平共处了。羊根本没有认清狼的险恶用心,不假思索地将狗赶出去。没有了狗的保护,狼便轻而易举地把羊都吃掉了。这是说,不能轻信谗言,要认清敌友。否则就会面临险境。《伊索寓言》名著导读3.《伊索寓言》的特点《伊索寓言》的特点:主人公:以动物为主篇幅:短小寓意:深刻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伊索寓言》的结构特点:先讲故事再讲寓意。二.品读作品,掌握方法怎样品读寓言呢?1.品析形象2.了解手法3.归纳寓意4.学会设疑(一)读《乌龟和鹰》与《鹰与屎壳郎》,品析形象。1)朗读推敲,分析形象<<乌龟和鹰>>乌龟看见鹰在空中飞翔,便请求鹰教他飞行。鹰劝告他,说他根本不能飞行。可乌龟再三恳求,鹰便抓住他,飞到高空,然后将他松开。乌龟落在岩石上,被摔得粉身碎骨。这故事说明,那些好高鹜远,不切实际的人必将失败。乌龟:好高鹜远不切实际鹰:善良有见识行动果断<<鹰与屎壳郎>>鹰正在奋力追逐一只兔子。兔子一时无处求助,只好拼命地奔跑。这时,正巧看见一只屎壳郎,兔子便向他求救。屎壳郎一边安慰兔子,一边向鹰恳求不要抓走向他求救的兔子。而鹰却没有把小小的屎壳郎放在眼里,还是在他的眼前把兔子吃掉了。屎壳郎极为遗憾,深感受到侮辱。从此以后,他便不断地盯着鹰巢,只要鹰生了蛋,他就高高地飞上去,把鹰蛋推滚下来,将它摔得粉碎。<<鹰与屎壳郎>>鹰四处躲避,后来竟飞到宙斯那里去,请求给她一个安全的地方生儿育女。宙斯容许她在自己的膝上来生。屎壳郎知道后,就滚了一个大粪团,高高地飞到宙斯的上面,把它扔到他膝上。宙斯立即起身抖落粪团,无意间把鹰的蛋都砸了下来。据说从那以后,屎壳郎出现的时节,鹰就不孵化小鹰.这故事告诉人们,不要看不起任何人,因为没有人弱小到连自己受了侮辱都不能报复。鹰:傲慢无理,瞧不起人2)比较阅读,品析形象分析《乌龟和鹰》与《鹰与屎壳郎》两则寓言故事中“鹰”的形象《乌龟和鹰》中的“鹰”善良,有见识,行动果断;《鹰与屎壳郎》中的“鹰”傲慢无理,瞧不起人,是遭人唾弃的。小结读《伊索寓言》先要学会品析形象,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主人公,在不同的故事情中,动物代表了不同的人。推荐篇目1.田鼠和家鼠5.乌龟与兔2.狼与羊群6.猫和鸡3.老鼠与青蛙7.一只眼睛的鹿4.熊与狐狸8.兔子和猎狗(二)读《家狗和狼》,了解表现手法家狗和狼一条饥饿的瘦狼在月光下四处寻食,遇到了喂养得壮实的家狗。他们互致问候。狼说:“朋友,你怎么这般肥壮,吃了些什么好东西啊?我现在日夜为生计奔波,苦苦地煎熬着。”狗回答说:“你若想像我这样,仅只要学着我干就行。”“真是这样,”狼急切地问,“什么活儿?”狗回答说:“就是给主人看家,夜间防止贼进来。”“什么时候开始干呢?”狼说,“住在森林里,风吹雨打,我都受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