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心得体会5篇(1)【篇一】近期,《求是》杂志刊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署名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在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众所周知,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在这口个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提出补短板,时代意义重大、历史地位高大、人民意义伟大。物理学有一个水桶效应,如果在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存在这样的情况,就会严重影响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质量和效益。因此笔者认为,补短板要清楚为什么补、补什么、怎么补三者之间的关系,不仅要补齐短板,更加要让补出来的短板再皮实一些。【篇二】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指出,要一鼓作气、连续作战,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发起总攻的战鼓已经擂响,决战决胜的号角催人奋进,面对硬任务,比得是信念、信心和干劲,拼的是责任、作风和状态,惟有硬碰硬,坚定信心不动摇、扛起责任不松劲、聚焦目标不懈怠、转变作风不放松,努力交出让党中央和人民群众满意的时代答卷。扭住解放思想,为决战决胜凝神聚气。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脱贫攻坚战打到现在,正是处于将成功之时,面对的都是硬骨头、硬任务,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创新的思维和精准的方法应对,解决好最后一公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俗话说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脱贫路上办法多。广大党员干部要涵养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主动挣脱惯性思维的束缚,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善于从不同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迅速准确地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把准病灶、找到穷根。在此基第1页共4页础上,还要切实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在精准二字上下足功夫,紧扣贫困群众致贫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举措,从根源上消除导致贫困的各种因素,坚决防止头痛医脚、脚痛医头的无用功,实现有形帮扶到有效帮扶的转变,推动扶贫工作扶到点上,扶到心上。聚焦作风转变,为决战决胜蓄能攒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优良作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在脱贫攻坚这场大战中,党员干部的作风好坏,关乎最终成败。实践一再证明,越是吃劲阶段,越需要推动作风转变,促使广大党员干部焕发出真抓实干、善作善成的良好精气神,切实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党员干部要坚守党的性质宗旨,自觉立起不忘初心的标尺,扛起牢记使命的责任,坚持人民至上、深深植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在工作中注重倾听人民群众意见、探访群众疾苦,从群众的话语中找到决战决胜的金钥匙。要大力发扬和践行钉钉子精神,拿出不破楼兰誓不还的韧劲,朝着既定目标一锤接着一锤敲,直到钉牢钉实。要发挥好党员干部的示范表率作用,坚持干字当头、实字托底,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以脱贫攻坚实际成效赢得群众的真心点赞。【篇三】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一文中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要实现总书记上述要求,需要抓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必须既高度重视扶志,又要用足社保兜底政策。在近几年的精准扶贫工作中,由于对扶贫政策的宣传及一些贫困户自身的原因,有的贫困户将扶贫政策片面理解为贫困户什么也不用干,如果自身生活方面有需要,政府就必须全方位无条件地满足自己,从而产生了等靠要思想,失去了主动思谋摆脱贫困的主动性。这种思想在贫困户中是有一定市场的,如果不补齐这块短板,扶贫势必变成了助懒,最终影响扶贫工作成效。必须下大力气,通过宣传教育等多种方式,重点解决这部分贫困群众自身思想观念上的贫困。第2页共4页由于受疾病、老龄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依然存在一些特困人群。要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就必须筑牢民生保障底线。具体说来,就是要实现社保兜底在这部分人群中的全覆盖,使这些以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为重点的特困群众基本生存需求得到保障。在此基础上,要从政策、培训等多层面入手,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