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识谱,打开音乐之门——浅谈如何进行小学低年级识谱教学蕲春县第四实验小学吴竞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进行识谱教学。但是一直以来不少中小学生模唱歌曲,尤其是直接摸唱歌词的能力是相当强的,但是让他唱曲谱却是很困难的,音乐课中如果只单纯地教学生唱歌,只教学生唱歌词而不唱“乐谱”,这就好比语文课的识字教学只教学生说话,而不涉及“识字”一样。记录语言用文字,记录音乐用乐谱。换言之,人们感知音乐是通过音乐语言这个中介来实现的。在这个意义上说,离开“乐谱”这个中介,就无从谈起人们对音乐的感知,更无法涉及人们对音乐所应具有的表现能力。所以说,“识谱”是学好音乐课的基础,在低段音乐课中如何夯实识谱基础是我本文所阐述的主要内容。关键词:低年级学生、识谱教学、游戏。引言:识谱教学是音乐的基础课目。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技能训练:即听音和视唱。听音训练主要在于音高与节奏的辨别和模仿。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音高的概念是最重要的。音高的准确性与先天的听觉有关,但更重要的决定于后天的训练。只有经过严格的音准训练后,才能使学习者确立准确的音高、长短和强弱等概念,达到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目的。音准问题不是一、二天就能解决的,“五音不全”有其一定的顽固性。要解决这个问题,训练的时间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它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的使用这个“工具”呢,我根据自己一些教学实践,提出了三种方法,如下文所述。工作五年来,陆陆续续地听了不少音乐课,这些课大多体现出了教师的课改意识,讲究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索音响,合作探究配器,欣赏音乐时也积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一起来感受音乐。没错,从《大纲》,到《课标》以来,审美艺术教育搞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成绩堪赞。可是回顾这些课堂教学,细细思量,我们似乎把传统音乐教学的一切都抛弃了,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比如:发声练习,气息训练,特别是识谱教学,这么多课听下来,我还真没发现哪堂课有识谱教学的,难道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是不需要识谱的吗?难道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音乐学科竟“淡化”到不要求每个学生认识七个唱名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仔细翻看我们的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教材的编排对识谱这一块是相当重视的,从第一册教材上就出现了音名的认识,并且在随后的教材中相继涉及更深层次的乐理内容。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识谱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感受、理解、表现及创造音乐有着重要的作用。我认为,我们要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但不是象以前那样简单机械地训练,而是应该运用各种手段让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让这种训练隐藏于各种活动之中,蕴涵在情境教学当中,使学生不知不觉的学会这些知识与技能,为今后更好地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音乐教师要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可塑性强、理解力差、坚持性差的特点,依据课标要求,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确定音乐教学进度中识谱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识谱教学。一、创造环境,诱发识谱兴趣。课标低年级的教学目标中,将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放在首位。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它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倾向,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是以人的主观意愿为驱动力的。1、形象记忆法帮助学生认识五线谱。五线四间加上小蝌蚪似的音符,对于学生来说是那么难以掌握,特别是小学生,首先在心理上就对它感到畏惧。教学生认识五线谱时,我用形象的方法,把五线谱说成“五线谱大楼”,五线从下往上依次为一楼、二楼、三楼、四楼、五楼,下加线为地下室,上加线为空中楼阁,四间从下往上为第一房间、第二房间、第三房间、第四房间,这样,跟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他们就比较容易接受。同时我还把五线谱编成童谣,让他们边指边读:张开左手掌,手心向外翻;五个小手指,就是五条线;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从下往上数,一二三四五好象上楼梯,越上音越高。这样的儿歌,学生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