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及监理质量控制1、混凝土工程的常见质量通病:1.1混凝土工程施工常见质量通病:1)材质与试验不符合要求:①、水泥无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或出厂合格证内容项目及手续不全,批量不符合规定;②、砂石级配不合格,含泥量超过规定或其他指标不符合规定;③、外加剂无法定单位鉴定,无许可证;2、搅拌、计量、配合比与试块不符合要求:(1)、无试验室试配或不经过试验室,乱用经验配合比:(2)、试配与材料、试块不一致、不交圈;(3)、计量不准,无专人管理无开盘鉴定;a/无秤(用体积比、铁锹比、眼睛估“);b/有秤不用(无管理制度);c秤坏了或不准或被砂石垫死;d/无秤量加减砂石措施(秤旁要有砂石堆、铁锹)或不每车过磅;e加水无计量、砂石含水量不测或不扣除砂石含水量,无坍落度测试与记录;f散包破袋水泥不计量,整袋水混不抽检;g外加剂无计量措施;h无配合比标牌;i现场配合比未换算成每盘用量(加小车、秤盘重量);j换算正确与否无人检查搅拌不匀(时间太短),搅拌不当(加外气型外加剂搅拌时间过长,过短均不宜);3、试块留置数量不符合规定;a标养试块数量不足(每层、每100盘、每100M3、每工作班不应少于1组),未留置备用试块;b缺同条件试块(冬块、拆模、防水混凝土);c接头、留缝混凝土缺试块;试块养块不标准(标养箱,20±3℃水中);4、未做汇总统计或不按规范规定的要求和条件做数理统计分析;施工缝留置与处理不符合要求;a施工方案考虑不周,出现不应有的施工缝;b无合理安排浇筑混凝土停歇时间而出现施工缝;c不留施工缝又无缓凝措施;d施工缝位置不符合规范规定;5、混凝土浇筑不符合要求;a浇筑混凝土无卸料(尤其是墙、柱混凝土),混凝土用吊斗直接入模造成卸料分层过厚、振捣失控、失匀、漏振、模板变形、跑浆;b浇筑混凝土不分层或分层不清造成漏振、重振、易出不应有的施工缝;c泵松混凝土,无有效控制措施,坍落度过大,浇筑混凝土太快,造成一次浇筑过厚,振捣失控,模板变形;d拉搓未铺设同混凝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接搓砂浆不与混凝土浇筑同步;接搓砂浆厚度失控;6、混凝土浇筑施工中不对称浇筑混凝土,将模板挤偏,造成变形;7、在钢筋密集处,浇筑混凝土不符合要求;a未采用相应粒径的粗骨料混凝土;b为采取模内外振捣或采用分段支模浇捣办法;c未事先与设计洽商适当改变钢筋排列、直径、接头等;8、采用商品混凝土不符合要求:a无商品混凝土通知单,混凝土小票,强度等级与设计要求未验证;b现场不做坍落度检验或无检验记录;c出罐时间过长,混凝土己初凝,现场随意加水;d混凝土不合要求时,不立即交涉、采取措施或退回;e现场不留试块;f泵送管内被清洗的混凝土也用于工程(应废弃);h冬施中机具及泵送管理保湿不好造成混凝土入模温度不符合要求;2、混凝土工程外观常见质量通病:(1)蜂窝(2)麻面(3)孔洞(4)露盘(5)烂根(6)缺棱掉角(7)洞口变形(8)错台(9)裂缝(10)板缝混凝土地浇筑不实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裂缝的特征综合见下表:裂缝的原因裂缝的特征混凝土材料方面(1)水泥凝洁(时间)不正常面积较大混凝土凝结初期出现不规则裂缝(2)水泥不正常膨胀放射形网状裂纹(3)混凝土凝结时浮浆及下沉混凝土浇筑一、二小时后的钢筋上面及墙和楼板交接处断续发生(4)骨料中含泥混凝土表面出现不规则网状干裂(5)水泥水化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1~2周出现等距离规则的直线裂缝,有表面的也有贯通的(6)混凝土的硬化、于缩浇筑两三个月后逐渐出现及发展,在窗口及梁柱墙角出现斜裂纹,在细长梁、楼板、墙等处则出现等距离垂直裂纹接搓处理不好从混凝土内部爆裂,潮湿地方比较多/施工方面(1)搅拌时间过长全面出现网状及长短不规则裂缝(2)泵送时增加水及水混用量易出网状及长短不规则裂缝(3)配筋踩乱,钢筋保护层减薄沿混凝土配筋和配管表面发生(4)浇筑速度过快浇筑1~2小时后,在钢筋上面、在墙与板、梁与柱交接处部分出现裂缝(5)浇筑不均匀,不密实易成为各种裂缝的起点(6)模板鼓起平行于模板移动的方向,部分出现裂缝(7)接槎处理不好接槎处出现冷搓裂缝(8)硬化前受振或加荷硬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