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必修二第三章的最后一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材分析】本节是在讲完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图表资料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升华。【课标要求】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对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尤其是对大牧场放牧业的了解较少,但通过前面两节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的方法,所以在学习本节内容时相对容易些。【考点分析]】本节的主要考点为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名称、形成条件和特点。命题的综合性强,往往以读图的方式结合区域地理、气候、自然带、植被等自然要素进行命题,考查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通过上面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2、使学生理解并能结合案例分析这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和生产特点;3、培养学生利用图表资料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4、使学生懂得,自然条件是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基础,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谋求人地的协调发展。【教学重、难点】其中培养学生利用图表资料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和生产特点的能力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方法】为了很好的辅助教学我想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用具】讲课时我会用到多媒体课件、有关教学内容的图片和录像等教学工具【教学过程】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讲课过程: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虽已落下帷幕,但我相信其中的很多精彩画面,同学们仍记忆犹新,下面同学们来看一幅照片,是谁?哪个队的?阿根廷在世界的哪个位置呢?当地是什么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种农业地域类型,同学们思考一下当地适合哪种呢?都不适合,好,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我认为如此导入,既可以巩固前面所学内容,又能让同学们对常考的大牧场放牧业的气候特点有一个很深的印象,还能激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是探究学习新课部分。探究学习,要求学习内容要有适当的阶梯性,刚才已经谈到了,我们本地的学生对大牧场放牧业没有生活体验,如果让学生直接进入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分析,阶梯太大,会给学生造成过大的障碍。对此,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课堂延伸,增加体验。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查找大牧场放牧业的相关资料,去市场调查一些品牌牛肉制品的生产地。第二步,步步设问,搭架攀梯。(多媒体演示)澳大利亚东南部、亚洲季风区、美国中央大平原、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四地气温和降水的相关资料让同学们对比分析阿根廷与其它三地在气温和降水上有什么不同?并思考大牧场放牧业还需要哪些条件?让学生通过对比、想象,对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因素有一个表层的、感性的认识。第三步,读图分析,训练能力。(多媒体演示)三幅地图,分别为“阿根廷气候类型分布”“阿根廷地形分布”“潘帕斯草原牧牛业的分布”,让学生进一步分析“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因素”,在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读图分析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分析,最后得出结果。最后老师应强调在分析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因素时,自然因素是基础,人文经济因素是条件,科技进步是“催化剂”,彼此不要孤立地看待。此外读图、识图能力是地理学科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一点一滴的培养。第四步,阅读思考,拓展思维。多媒体展示三段资料,分别为“我国的气候分布”“我国人口与耕地对比表”“我国内蒙古、新疆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历史”,让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小组讨论:我国内蒙古和新疆地区发展畜牧业的区位条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结合乡土地理并提供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