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教学设计(《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单元三主题三)教材分析:《中秋节》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个活动《民间风俗与我们的活动》的学习内容,用一节课学习《中秋节》这个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民间风俗的变化,了解我们生活的有关知识。学情分析:1、学生情况:学生们都在农村长大,人人都体验到过“中秋节”的习俗,有些学生对这种习俗都了解过了。2、学习的习惯:班上的大部分学生都养成认真听课、乐于表达良好的习惯,不过还有小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不够自信,学生活泼好动,思维较活跃,喜欢直观、形象的知识呈现方式。3、知识结构:同学们长在农村都见过“中秋节”的情景,所以课上教学是教学生了解“中秋节”的习俗,这是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地区欢庆中秋节的习俗,热爱祖国传统的文化。2、初步形成有科学性的探究兴趣。3、了解一些与月亮有关的知识。教学重点:了解中秋节风俗活动,体验中华传统历史文化。教学难点:调查学生,讨论实践性活动,了解中秋节自古以来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更加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教学准备:1、老师:月饼若干块,课件《八月十五月儿圆》,嫦娥奔月故事。2、学生:收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活动意图一、导入:激趣引入新课1、用歌曲引入,月饼圆代表团圆的意思,古诗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1、听儿歌,想:你想到了什么?2、你想到什么?(中秋节月亮又圆又亮;中秋节吃月饼;中秋节家人团圆;思念不通过听歌看图,将学生“带进”中秋节。亲。”2、老师拿一块月饼问:这是什么?再过几天就要过中秋节了,今天,老师和同学们讲中秋节的知识。在家的亲人。)二、中秋节的来历和历史意义。1、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2、你了解哪些关于中秋节的知识。3、介绍中秋节的知识给大家听。1、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在八月十五那一个晚上赏月,团团圆圆吃月饼。(学生讨论自己以往是怎样过中秋节的。)2、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3、中秋节的嫦娥奔月,月到中秋分外圆。4、学生画一画圆圆的月亮。学生从讨论过中秋节到画月亮,感受不同地方不同习俗过中秋节的不同方式,从而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历史意义。三、学生欣赏嫦娥奔月故事。播放嫦娥奔月的故事。1、学生一边听故事,一边想象。2、发扬思念祖国民间习俗的传统。通过听故事,学生更加发扬思念祖国民间习俗的传统。四、总结总结本节课内容学生更深一层地了解中秋节的历史意义。板书设计:中秋节中秋节的来历和意义——中秋节的方式——庆祝中秋节题目:《中秋节》教学设计单位:鳌头镇第二中心小学姓名:范渭洪范玉兰联系电话:87861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