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的朋友》教后反思孔二小:赵继香身为高年级的语文教师,连着带了几轮高年级学生,本以为对高年级的教材很熟悉,因而在上《她是我的朋友》时,没有过多的去研读文本,凭着经验走进了课堂。结果光是文中多次涉及到的一个多音字“血”,就让学生纠缠不清,过去查过有关资料的我一时也让他们搞得稀里糊涂、乱了阵脚,不知是“流血(xiě)”还是“流血(xiè)”,“输血(xiě)”还是“输血(xuě)”……整个课堂教学显得障碍重重。为此一节课下来使我感到很吃力,也很沮丧的。这虽然是这节课中的一个教学小细节,却促使我课后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一)课前一定要认真备课,深入研读文本。同一篇课文即使已经教过好几轮学生的老师,也应该做到课前认真备课,深入研读文本。因为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新课标的的颁布,又赋予过去一些传统教材以新的内涵,从而也提出了新的学习要求,如果课前不经过认真研读文本,按部就班,就无法体现新课标的新理念和作者所要推崇的某种人文精神或价值观。再说,即使教材没有变化,可一轮一轮的学生个体是变化的,如果课前不备课,不备学生,有怎能体现“以生为本”的新理念呢?哪怕就像“血”字的读音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只有在课前认真关注了,才不会使自己和学生在课堂上多次发生口误,才不会为课堂一时的生成感到束手无策(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我基本上按备课本上的教案步骤进行。表面看起来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实际上,学生的学习始终被一副无形的“镣铐”锁住,毫无主动性可言。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后,我在思索,如果在学生第一次出现口误时,及时利用好这一课堂生成,引导学生查字典、查工具书或静下心来慢慢区分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读法,纠正读音,及时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掌握“xiě”与“xuè”在不同环境的读法,那么,即使仅仅是一个教学细节,也一定能体现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肯定可以还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权。(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我想,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首先必须拥有一口标准而娴熟的普通话,其次,必须有很深的语言功底,两者兼得,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每次听优秀教师的观摩课,我总是特别羡慕他们诗一般自然而流畅的教学语言,游刃有余的课堂调控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以后我要加强普通话训练,在平时的对话中也注意规范自己的口头语言;加强阅读,读教育教学类的专业书籍,读其他各个领域的书籍,每天坚持阅读一定的时间,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