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说课稿平果县第二小学苏兴利一.说教材:说课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材分析:《可能性》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的内容。可能性是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可能性”问题也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这一主题实际上是概率知识的初步呈现。本节课是教学简单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教材主要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有些事情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发生是不确定的,从而形成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初步认识。(鉴于以上分析,我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如下:)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三册课本第98-99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使学生能结合已有的经验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描述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3.让学生初步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教学重难点: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生活里的事情。(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将教法学法设计如下:)二.说教法学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爱玩,好动,好奇心强。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为了吸引学生,我又设计安排了摸球、涂色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有序的活动,亲自实践体验,获得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直观感受,初步理解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根据儿童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结合教学内容,我的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进行)三.说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首先我以学生喜欢玩飞行棋导入。小朋友们,你们玩过飞行棋吗?你们知道飞行棋的游戏规则吗?那是不是我们每次都能扔到6呢?那如果老师扔的话,你们觉得我能扔到几呢?从而引出“可能性”的课题。[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出发,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用“一定”来描述摸球的结果,体验事情发生的确定性我设计了一场摸球游戏。先让学生看清楚我白6个白球装进袋子里。让几个学生摸球,并说出摸出的会是什么颜色的球?之后我提问:如果继续任意摸一个,会摸出什么颜色的球呢?能确定吗?为什么?从而引导学生说出:因为袋子里全是白球,所以任意摸一个,摸出的一定是白球。(板书:袋子里有6个白球,摸出的一定是白球。)2.用“不可能”来描述摸球的结果,体验事情发生的确定性同样先让学生看清楚我将三个黄球和三个绿球装进袋子里,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师指着布袋说)在这个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能不能摸到白球呢?(从这个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不能摸出白球。)你能肯定摸不出红球吗?为什么?从而得出结论:袋子里有三个黄球和三个绿球,摸出的不可能是白球。(板书:袋子里有三个黄球和三个绿球,摸出的不可能是红球。)3.用“可能”来描述摸球的结果,体验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每组袋子里都有三个红球和三个黄球,让学生小组按摸球的规则进行摸球,记住自己摸出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并看清别人摸出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得到结论:袋子里有三个红球和三个黄球,摸出的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板书:袋子里有三个红球和三个黄球,摸出的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4、延伸。接着我们来看这三个口袋,(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从每个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黄球吗?把你的想法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谁来说一说,从每个口袋里任意摸一个,会是怎样的结果?[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内容的摸球游戏,让学生在有序的活动中进行学习,增加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人人参与游戏活动,通过讨论、交流、思考得到知识,而不是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