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论文申方方安阳县洪河屯乡三中2011-03-14美术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申方方创新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灵魂,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意识显得尤其重要。在培养创新人才的任务中,我们美术教育尤其责无旁贷。因为美术课程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但我们不得不正视现实。美术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初中、高中的教学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在农村,师资少、教学设施落后,课时被其它学科抢占等现象仍然十分严重。连基本的美术课堂质量都难以保证,更谈不上美术课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了。如何改变现状,就成为我们美术教育者面临的难题。在这样的现状下,本人联系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就来谈谈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请同行指正。一、美术课堂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从课堂要质量。传授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一切的发展和培养都离不开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和思维的表现。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美术课堂质量的关键。学生天性爱玩。如果我们一味地在教室里进行枯燥的专业技能的训练,教学效果就会弄巧成拙。我们美术教师就必须从满足学生需要的角度去设计课堂教学。教学模式中尽量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设计,尽量避免课堂的沉闷、形式的单一,使学生在上了很多紧张、严肃的语文、外语等课后,能在精神上得到充满趣味和高雅的艺术享受。这就迫使我们去积极研究教学理论,变换教学方式,尽量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及动态资料或学生共同制作教具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相结合,慢慢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没有兴趣的课堂当然就没有课堂质量可言。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在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师生人际关系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严重地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抑制了学生个性与创造力的发展。去了解、尊重学生的需求和愿望,改变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努力探索与尝试的。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必须从满足学生需要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课堂教学。教学模式中能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设计,创造自由的课堂环境。允许鼓励学生大胆地、别出心裁地表现自我,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参与过程中尝试、去发现、体验、感悟,获得新知识。经营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应成为我们教师的目标。我在教学美术十三册“色彩与情感”一课时,让学生用色彩任意表达自己的心情,然后传达给全班同学。学生们都争相回答,有的学生说,上节课是语文、数学课,我现在迫切想轻松一下,所以我画了很多的蓝色和绿色;有学生说,我现在肚子饿了,用黄色来表达自己的饥饿感;有的同学用紫色、红色、橙色等各种色彩表达了自己的心情,甚至当着其他同学的面,把自己心中的秘密都吐露出来。从这些发自学生内心的谈话中,我作为教师甚感欣慰。我很喜欢这样的场面,因为学生已经融入到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人。三、学生想像力的诱导与推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动力。要创新,离不开想像。想像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力。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想像力,才有创新的动力。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想像力同样重要。如我让学生去临摹一些名家的作品,不要求每一张都去完整地临摹,而是鼓励学生多加入自己的想像力,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勇于去批判,提出与大师不同的看法,用自己的想像力去修改,完成一幅属于自己的想像丰富的作品。在上十七册“苏州园林”这一课时,我布置了一些创意性很强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与描绘。如要求学生根据本课所学的知识,结合本县高淳老街古老的建筑艺术特色与现代建筑的特点,设计出“自己理想中的家园”。学生们都踊跃地进行了描绘有些学生的想像力特别丰富,设计出的“理想中的家园”也很有特色。这样,有特长的学生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创新鼓励学生有独特性、求新性思维。四、学生“个性”的形成与促进是创造力培养的重要因素。个性是指个体特有的模式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与其他人的特殊性。没有个性的存在、没有个性表现的自由,就不会有创造力。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