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差异因材施教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新《课标》指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平等、和谐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我认为,新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的沃土。平等对待学生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每一位学生无论他成绩有多优家庭条件有多好,在我们教师的心目中都应该是平等的;二是每一位学生无论他的品行、为人怎样,在人格上与我们教师都应该是平等的。基于这一出发点,要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必须坚持以下“五项基本原则”:(一)不以个人的好恶区别对待学生。(二)不以师长的尊严凌驾于学生之上。(三)不以学生的过失伤害学生的人格。(四)不以学生的好坏成绩而另眼看待学生。(五)不以与家长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区别对待学生。一、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学生个体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要注重培养他们的优点,因材施教的同时,我们也得对学生进行自我认识的引导。对于落后一点的学生,要树立他们的信心,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也是独特的,也有优秀的方面,来树立他们的自信,自信自己通过努力是可以进步的,也可以进步很快的。对于中等的学生,让他找到自己在哪方面有欠缺,通过改正使自己提高是。对于各方面都较好的学生,让他们不要自满,还有更多值得他们去学习的。不管是后进生、中等生还是优等生,每个人都还有发展的空间,只有树立他们的信心,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发展方向,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他们才会有动力努力向着自己的目标发展,他们最后才有可能实现他们的价值。“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平等对待学生的关键!学生群体由于知识能力、道德水平、相貌性格以及家庭背景等不同,也存在着差异性和丰富性。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要适应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运用学生的差异。要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实施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这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观的生动体现。如何平等对待学生呢?一要尊重自己的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和兴趣爱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切不可偏爱优生、歧视差生、忽视中间生。对缺点较多、学习困难和有特殊情况的学生,相信金子总有发光的时刻,相信天生其才必有用。二要融洽师生关系。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懂事听话,长大成材,但实际有的学生有时会调皮捣蛋,这时我们在指出其错误的同时还要耐心教育学生,不能通过简单体罚或过激的语言来对待他们,更不能侮辱学生人格。要坚持正面启发,积极诱导,从学生实际出发,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的缺点和错误,防止片面绝对,鼓励他们积极向上、改过自新、发奋图强。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有时间就要多和学生接触,尽量与学生打成一片,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的情况,又可以稳定学生的情绪。一句劝勉的话语足以滋润一方干涸的心田。思想上的引导,情感上的投入,我们就会赢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为我们平等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均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尊重每一位学生,注意因材施教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因此,尊重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是适应师生感情的基础。在学习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尊重,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释放。尤其是对差生的尊重更是对他们的一种最大的激励,也是给了他们一种向上的动力。教师的尊重和爱护会使学生感到温暖。只要我们教育者多给他们一份爱,每个人都来关心差生,爱护差生,使差生向积极方向转化,是完全做得到的“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的有效措施。没有因材施教,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都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材施教,有利于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