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1高频热点一化学与传统文化1.(2019·石家庄检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史书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本草纲目》记载“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烷衣”,其中“碱”指的是K2CO3B.《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其描述的是CO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的现象C.《本草经集注》记载“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此法是利用焰色反应鉴别“硝石”D.《抱朴子》记载“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该过程为氧化还原反应解析“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描述的是CH4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的现象,故B项错误;草木灰指的是K2CO3,故A项正确;硝石(KNO3)灼烧时火焰为紫色,该方法利用焰色反应,故C项正确;该过程发生反应:HgS=====△Hg+S、Hg+S===HgS,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项正确。答案B2.(2019·衡水三调)中国古代人民常用如图所示装置炼丹、熬烧酒、制花露水等。南宋张世南所著《游宦纪闻》中记载了一种民间制取花露水的方法:“锡为小瓶,实花一重,香骨一重,常使花多于香。窍甑之傍,以泄汗液,以器贮之。”该装置利用的操作方法是()A.升华B.过滤C.萃取D.蒸馏解析根据文中“以泄汗液,以器贮之”以及图示可知该操作适用于液体并需要加热。升华是通过加热使固体变为气体的过程,故不选A项;过滤不需加热,故不选B项;萃取无需加热,故不选C项;蒸馏是根据液体的沸点不同来进行分离提纯的方法,故选D项。答案D3.(2019·衡水五调)中华民族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四千多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2B.商代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C.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土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解析在酿造过程中,酒中酒精与空气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醋酸,所以不只发生水解反应,故A项错误;司母戊鼎是用青铜制成的,所以是青铜制品,属于铜合金,故B项正确;瓷器主要原料为黏土,故C项正确;青蒿素的提取工艺有:干燥、破碎、浸泡、萃取(反复进行)、浓缩提取液、粗品精制,故D项正确。答案A4.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下列技术的运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BCD古代用铜矿石等冶炼铸造青铜器古人在龟甲上镌刻文字粮食酿酒古人用明矾溶液清除后母戊鼎表面的锈斑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变化。A项古代用铜矿石等冶炼铸造青铜器,Cu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属于化学变化,错误;B项古人在龟甲上镌刻文字仅仅是物质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正确;C项用粮食酿酒过程中,是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发酵生成酒精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错误;D项明矾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酸性,铜锈与水解生成的酸反应,生成铜离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错误;故选B。答案B5.(2019·衡水联考)中华文化有着深厚底蕴,《天工开物》中载有“⋯⋯凡研消(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击火生,祸不可测⋯⋯”。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KNO3属于易燃品B.KNO3的焰色反应为紫色C.KNO3属于强电解质D.KNO3中混有NaCl可用重结晶法提纯解析由信息知,KNO3受撞击爆炸,属于易爆品,A项错误;K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B项正确;KNO3属于强电解质,C项正确;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故KNO3中混有NaCl可用重结晶法提纯,D项正确。答案A6.《茶疏》中对泡茶过程有如下记载:“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酾茶、品茶⋯⋯”文中未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溶解B.萃取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3C.过滤D.蒸馏解析泡茶主要程序有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酾茶、品茶等,其中包含了将茶叶里的有机物萃取、溶解、过滤的操作方法,没有涉及蒸馏,故选D。答案D7.下列古诗词描述的场景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爆竹声中一岁除——黑火药受热爆炸B.烈火焚烧若等闲——石灰石分解C.蜡炬成灰泪始干——石蜡的燃烧D.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铁的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