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2设计理念:紧扣文本,以读为主,领悟表达方法:通过品读,品读重点字词,领略文章内涵:享受语言文字之美,激起观察大自然的好奇心,达到学以致用。打破老师独揽课堂的方式,开放学生的思路,培养问题型的学生,以激起求知欲望,并合作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学会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并正确读写课文出现的部分生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大自然的兴趣。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重点:通过蟋蟀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蟋蟀的资料,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阅读《昆虫记》这本书或观察蟋蟀及它的巢穴。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对于蟋蟀,你了解多少?师生交流,汇报搜集资料情况。(大屏幕展示蟋蟀图片)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叶圣陶笔下的爬山虎、领略了植物王国中爬山虎的奇妙。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参观一下大昆虫学家法布尔笔下的《蟋蟀的住宅》,你们有兴趣吗?(板书课题并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通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不会读的字作标记,查字典自学)2、检查字词认读及朗读情况。(1)出示词语,用多种方式认读。(2)师生相互强调难写字,并适当写一写,加深记忆。(3)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特点、建造)(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出哪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合理有效的衔接下一个环节,同时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达到在语境中认读字词的效果,又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三、小组合作,梳理课文。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后你想解决哪些问题,在小组内提出来,经过整理后汇报上来。1、交流、梳理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很多,能在组内解决的尽量解决。整体上围绕上个环节的两方面提出。)2、小组合作讨论: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蟋蟀是怎样建造自己的住宅的?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随机板书:慎重选择、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简朴、清洁、卫生;加深加阔、不断修整)(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胜心引领学生梳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使之能驾驭课文,为今后的运用打下基础。)四、小结课文,课堂练习。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与感悟呢?你对蟋蟀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吗下一节课我们再走进课文。1、抄写生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提出来。随机指导“搜、抛……2、选择正确读音。洞穴(xuéxuè)粗糙(zàoc?o)慎(shènsèn)重即(jíjì)使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隐蔽——柔弱——简朴——慎重——(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出悬念,衔接下课;巩固基础,使学生学有所得)五、作业布置:1、带着你的疑问再读课文。2、搜集关于描写昆虫的文章读一读,并写读书笔记。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听写生词,同位互相检查,及时改错,必要时集体订正:住宅、隐蔽、毫不可惜、弃去、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挖掘、搜索、倾斜、扒土、抛出回顾上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为下一课学习打下基础,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善于发问、善于思考)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师:同学们能提出问题,说明你们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下面请大家细读课文,找出答案并在小组内交流。互动研讨:1、作者为什么把蟋蟀的洞穴称做是“住宅”呢?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写法?2、“随遇而安”什么意思?(指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的前三句话)3、“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恰好照应了课题“住宅”一词。读着这句话,你还会想些什么?(随机板书;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4、指导朗读,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师:作者不仅把蟋蟀挖掘的洞穴说成是“住宅”,而且还说是个“伟大的工程”,你觉不觉得有点太夸张了?默读文中相关段落,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