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直接有关课堂教学的众多条目就涉及到30多条内容,如课堂行为、课堂组织、课堂认知、课堂管理、课堂秩序、课堂学习、教学程序、教学手段、教学媒体、教学评价、课堂启发、课堂心理、课堂接受、课堂角色、互动交往、教师人格、学生人格、教学民主、课堂结构、课堂逻辑、教学策略、教学设计、课堂强化等等.一、语文教学需要策略(一)几个重要概念(理论是建立在一定的概念的基础之上的)1、策略:是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制定的计策谋略。2、教学策略: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它主要包括教学过程、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步骤、媒体、组织形式的选择。3、教学策略、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语文教学策略与艺术(二)语文教学策略思考的基点核心基点:人的培养(教育的目标)。具体来说可以把握三个基点:1、探索性教学: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对有关知识领域的探索。2、发展性教学:把现代和未来理念引入语文教学从时间角度,把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与未来文化的探索串联起来;从空间角度,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在一起3、开放性教学:尊重学生个性,给予发挥特长与才华的自由。二、语文教学的基本策略(一)备课的策略1、钻研教材的策略于漪:“吃透教材是教学的根本,离开教材去妄谈教法是不行的”。钻研教材的四个法则:整体性法则、独特性法则、创造性法则、实用性法则。(1)整体性法则:即要有整体意识。宋代教育家陆九渊有一至理名言:一是即皆是,一明即皆明。即是说只有明确把握整体,才能明白局部。语文教材是一个大系统:知识系统、能力系统、阅读系统、作文系统、听说系统、课外读写系统等。体现在:对全套教材的整体把握对一个年级语文教材的整体把握对一册教材的整体把握对一个单元教材的整体把握;对一篇课文的整体把握(最能体现对教材的研究能力。文章的内容、结构、语文、思想等应全面掌握)。(2)独特性原则:整体性是解决共性问题,独特性原则是个性问题。是研究教材的个性化问题。主要是抓住课文“体裁和表现形式上一些富于个性的东西”(河南大学教授曾祥芹语)1、可以说,对教材独特性研究是不能穷尽的,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可以有不同的见解。2、教学必须有自己的个性。钱梦龙的“训练派”,余漪的“情感派”,魏书生的“管理派”,宁鸿彬的“思维派”等,他们本身就各有不同的风格,3、只有语文教师是有个性的,语文课堂才会是有个性。创新型教师才会更好地培养有个性的创新型的人才。4、教学不是模仿秀,要有自己的个性!(3)创造性法则——创新性就是要在极为普通平凡的地方进行深究,从而发现其深厚的内蕴。一些老师写的论文如“于无疑处设疑”等就是对教材进行了创新性的解读,——创新性要探寻问题的实质,同时也应当考虑学生的理解水平,把问题的深度与学生的接受水平面很好地结合起来。(4)实用性法则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把钻研的全部结果传授给学生,而是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认真筛选,灵活处理。思维派代表宁鸿彬提出:浓缩教材法。——实用性法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考虑学生的实际。——实用性法则,还表现在长文短教和短文深教,深文浅教、浅文深究等方面。钻研的内容:那么,研究教材除了我们通常要求弄清课文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字词句段篇语修逻等之外,我想最重要的就是两个东西,一个是思路,一个内蕴(精蕴、思想)。思路:叶圣陶: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王俊鸣:遵路解文。我在高考现代文备考的几种意识中,最为基本的阅读意识就是结构意识,这个结构意识也就是要关注思路。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对琵琶女演奏的一段音乐描写:……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1、准确的摹声和生动的比喻相结合。摹声词:嘈嘈、切切、间关。比喻:如急雨(粗重急骤)、如私语(轻细婉转)、珠落玉盘(清脆圆润)、莺语花底(婉转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