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李姓起源与感想 VIP免费

李姓起源与感想 _第1页
1/7
李姓起源与感想 _第2页
2/7
李姓起源与感想 _第3页
3/7
李姓起源与感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学分制改革的起源与变迁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学分制由恢复试行到深化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本文就这一时期学分制的发展过程进行论述,并指出了目前我国高校推行学分制存在的问题。关键词:学分制;恢复;变迁;问题引言。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本质上是以学习自由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它随着一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而发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逐步发生了较大变革,社会文化得到发展,教育体制也随之变动,本文简单地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学分制的起源变迁历程。一、学分制的恢复试行阶段(1978-1985)(一)恢复试行的原因(条件)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我国经济也由单一的计划经济逐步转移到市场经济,这为学分制在高校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与社会条件。我国大学实行的单一的学年制的课程实施管理制度,弊端日益显露,专业设置狭窄、课程陈旧老化、课程管理死板,很难培养新时期的高级专门人才。(二)恢复试行过程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在大会上要求“高等学校可以试行走读制、旁听制、学分制。总之,要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途径,努力扩大招生数量”。这表明:我国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实施学分制。同年9月,教育部发表《关于高等学校理工科教学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也提到“有条件的高校可试行学分制”。为摸索学分制实施的有效途径,教育部在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进行学分制试点,以获取学分制实施的直接经验。1980年12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大力提倡高等学校推广学分制。受此影响,学分制在高校得到较快推广。198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许多高校把试行学分制作为高第1页共7页校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学分制逐步由部分重点大学试行推广到非重点大学,由综合性、多科性高校扩大到其他类别的学校。1985年5月,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要求改革现有教育体制的弊端,“精简和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实践环节,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制”[1]。在这一《决定》的规范约束和引领之下,学分制取得了一定进展。(三)恢复试行的阶段特征在20世纪70年代,学分制仅仅在我国为数不多的重点高校“试点”,并没有得到较大①2014/7/2规模和较深程度的推行与实施。学分制的发动者、推动者是教育行政部门而非高等学校。可以说,当时是高校学分制的“恢复试点”年代。到1985年左右,学分制在我国得到了更为快速的发展,几乎所有重点大学都实行了学分制,一部分一般本科院校或地方院校也极力推进学分制。这一时期,我国高校的学分制推进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一哄而上”和“急功近利”倾向。二、学分制的缓慢发展阶段(1985-1992)(一)缓慢发展的原因一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由于市场机制还不健全,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仍然没有被完全打破,市场化改革推行步履维艰;二是由于新旧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更替带来的矛盾及改革经验的不足,前期急切推行的学分制实验事与愿违,导致了高校教学秩序混乱、教学质量滑坡等问题。(二)缓慢发展过程1987年,国家教委发出关于印发部分高等学校试行学分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在肯定学分制改革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充分分析了存在的问题,要求各高校要”因地制宜”不要“一哄而上”,应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立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学分制,切不可照搬别国模式。纪要颁布后,我国高校实施学分制的步伐得到延缓。第2页共7页(三)缓慢发展阶段的特征这一时期是学分制的稳定和反思时期,学分制在我国发展十分缓慢,甚至是停滞不前。三、学分制深入发展阶段(1992-2001)(一)全面发展的原因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扫清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教育要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鼓励高校采...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李姓起源与感想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