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新州第二小学杨丽华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两步连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积累对相关数量关系的认识,感受从已知条件出发或从所求问题出发进行分析思考能有效地确定解题思路,能用两步连乘正确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灵活组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主动地与其他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小组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能对已知条件做出正确的分析,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有条理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是本着“推进小组合作,促进人人发展”的理念设计的,这节课的设计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要学习的知识,并通过自己的逐步探索,层层深入,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能发现策略的多样性。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归纳信息的完整性、分析问题的条理性,而且能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设计思路:本节课由学生们熟悉的乒乓球引入,让学生自主地获知数学信息;通过“提问题”,由一步乘法计算的问题顺利地过渡到两步乘法运算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题教学结束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本节课的关键点,逐步抽象学生的思维;随之设置了4个不同层次的练习:第一题是对例题教学的巩固;第二题建立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通过“牵手”,体会知识间的联系和策略的多样性;第三题让学生当一回“考官”,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思维;第四题的有趣情境的设置,激发学生多动脑!最后让学生们自己总结、自主评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谈话:同学们好,今天老师来和你们一起学习,喜欢吗?老师听说咱班同学的口算能力可厉害了,所以老师带来了一组算式,谁能帮老师算算?(出示计算题,指名口答)好,通过刚才的计算,老师相信了,同学们的数学功底真的很好,老师非常喜欢你们。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一下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好吗?师:同学们喜欢打乒乓球吗?为了准备乒乓球比赛,老师去商店买乒乓球了。同学们请看(出示图乒乓球和价格。)提问:从图中你们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呢?问题: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买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真多,现在我们选其中的一个问题来研究一下这题。(出示问题)师:你能把刚才了解到的信息和这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吗?学生自由表述题意。(每个乒乓球的价钱是2元,老师买了6袋,每袋5个,一共要用多少元?)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可以自己先想办法解决,然后在小组里讨论。学生汇报(板书):方法一:5×2=10(元)10×6=60(元)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提问:5表示什么?2呢?“每袋5个”和“每个乒乓球的价钱是2元”这两个信息有直接联系吗?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出什么?(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5×2=10)知道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就可以求出什么?(买6袋要多少元:10×6=60)提问:谁能说说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再算买6袋要多少元)方法二:6×5=30(个)30×2=60(元)提问: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提问:6表示什么?5呢?“每袋5个”和“买了6袋”这两个信息有直接联系吗?根据这两个信息就可以求出什么?(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6×5=30)知道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就可以求出什么?(买30个一共要多少元:30×2=60)提问: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再算买30个一共要多少元)如果学生提出如下解决方法:2×6=12(元)12×5=60(元)教师应让学生说明理由。理由可以是:如果每袋只有一个乒乓球,买6袋一共要12元,实际每袋有5个,所以再乘5,就是买6袋乒乓球所需的价钱。如果学生说不出理由,可以告诉学生:这样算出正确的得数,但道理比较难理解,你们可以继续研究。在想不通理由的情况下最好不用这种方法。讲述:虽然解答方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还可以互相检验。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