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十二金工程一、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2.了解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点及主要任务。3.了解中国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问题。4.思考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策略及模式二、案例内容(一)金宏工程“金宏工程”(即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国家“十二金”项目之一,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型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该项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国务院直属的7个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包括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资委、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共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金宏”办公室负责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实施和管理协调项目工作。“金宏工程”总体目标是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平台,通过信息资源、信息共享平台、重点领域业务应用系统和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实现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促进宏观经济管理部门间的业务协同与互动,提高业务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决策水平,增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驾驭市场变化、应对经济突发事件、总揽经济全局的能力。为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宏观经济运行态势提供信息服务。“金宏工程”的建设有利于宏观管理部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强管理与决策的协调性;有利于党中央、国务院获取及时、准确、全面的宏观经济信息:有利于推进公共服务,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二)金税工程“金税工程”总称为中国税收管理信息系统(CTAIS),是我国电子政务的核心系统之一,于1994年开始推行。1994年7月,作为“金税工程”一期的增值税交叉稽核系统在50个大中城市试点。1998年8月开始推行“金税工程”二期,至2003年7月,“金税工程”二期原定目标全部实现,并取得显著成效。“金税工程”促进了税务管理的改革创新,推动了业务和技术在战略层面的结合,支持了税收征管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为推动征管改革和加强税源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税收工作向现代化管理过渡奠定了基础。2005年,为进一步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保证税收收入持续增长,“金税工程”三期经国务院批准立项,项目总投资约79亿元,建设周期约四年(2006—2009年)。“金税工程”三期主要目标是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建设基础条件,通过“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的建设,建立和完善中国税收管理信息系统。“一个平台”是建立一个包含网络硬件和基础软件的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二级处理”是逐步实现税务数据信息在总局和省局二级集中处理。“三个覆盖”是应用信息系统逐步覆盖所有税种,覆盖税务管理的重要工作环节,覆盖各级国、地税机关,并与有关部门联网。“四个系统”是指税收业务管理、税务行政管理、外部信息管理、决策支持管理等四大应用系统。“金税工程”三期最终将建成拥有一个覆盖全国的行业网络、一个国家级税务处理中心(含备份中心)、70个省级税务处理中心(含备份中心)、80万个工作站,年事务处理量超过10亿笔、内部用户约80万人外部用户过亿的,覆盖各级国地税、所有税种、所有工作环节的全国性信息系统。(三)金关工程“金关工程”是我国政府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国家的对外经济贸易和相关领域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网络化和现代化管理的一项国家信息化重点系统工程,是《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确定的12个重点业务系统之一。工程的近期目标是建设好配额许可证管理、进出口统计、出口退税、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四个应用系统,实现外经贸相关领域的网络互连和信息共享;中长期目标是逐步推行各类对外经贸业务单证的计算机网络传输,提高对外经济贸易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实现国际电子商务,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四)金财工程“金财工程”是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支撑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收付和财政经济景气预测等核心业务的政府财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简称GFMIS)。它是在总结我国财政信息化工作实践,借鉴其他国家财政信息化管理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与我国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目标相适应的一套先进信息管理系统,是《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确定的12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