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东县文龙乡中学教师:赵宏艳<<友谊地久天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欧洲风情里的一首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它又名《过去的好时光》,是1788年由苏格兰诗人彭斯从一个老人那里记录下来的。歌曲曾作为电影《魂断蓝桥》的主题歌,歌词优美,深情,怀念着旧日的友人。这首歌是英国最为著名的歌曲之一,常常作为朋友之间离别时的仪式歌曲。歌曲一共四个乐句,每句弱起,节奏平稳,重复较多,学生容易学唱。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区分乐句,掌握弱起小节的特点,连音线的作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谱视唱能力,引导学生用圆润的声音,自信地歌唱《友谊地久天长》,能充分理解音乐的内涵。(3)情感目标:通过歌唱《友谊地久天长》,激发学生珍爱友谊的情感。激发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教学重点:掌握弱起小节知识;准确、有表情地演唱《友谊地久天长》,并理解每段旋律的意境和情绪,并从中领会到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课时:1课时二、学情分析和教学思路学情分析:初一学生跨入初中,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认识的老师和同学,心里充满了新鲜感受,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能够珍惜友谊,学会感恩。教学思路:1、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把学生带到想象中的依依惜别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同学间的真情。2、在学生会唱之后,引导学生感受苏格兰民歌的风格。3、最后播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使学生在体验情景的活动中再次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三、教法和学法1、运用综合教学形式,采用“情境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2、课堂上充分让学生成为主体,老师作为引导者,通过各方面去诱导和启发学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3、引导学生用听、说、看、唱、等多种方式学习;聆听歌曲,感受音乐风格;看意境画面,体验苏格兰风情;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音乐内涵。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学习歌曲第一步:分析歌曲教师介绍歌曲背景并用多媒体播放苏格兰风情的图片----威士忌酒、男人穿的红格裙子、风笛、牧羊犬、等。《友谊地久天长》是一首苏格兰民歌,词作者罗伯特•彭斯是18世纪苏格兰最伟大的农民诗人。这首歌翻译过来有几种名字,如《忆往日》、《过去的好时光》等。这首歌在英国家喻户晓,在我国流传也很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第二步:感受歌曲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让学生欣赏歌曲要求学生:(1)、认真体会歌曲的情绪。(2)、思考: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边听音乐边默唱并思考,听完后回答以上两个问题。板书设计:《友谊地久天长》苏格兰民歌1=F2/4中速(1)、歌曲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与弱起小节有关的。同学们请注意看乐谱(每个乐句都是从弱起小节开始的)。特点:第一小节的拍数+最后小节的拍数=一个完全小节的拍数。(2)、连音线连音线分为两种:延音线和圆滑线连音线是连于两个或多个音高相同的音符之间的连音线,功能是延长这个音,唱(奏)法则按照节拍唱(奏)完即可。圆滑线:圆滑线一般是用于两个以上的不同音间的连音线,其作用是要唱(奏)得圆滑。(3)、一起来为歌曲划分乐句(共4个乐句)。第三步:学唱歌曲教师伴奏、学生演唱歌曲(采用先唱曲谱学生自己填词的形式)教师指出学生在演唱时存在的问题。教师从歌词、乐句、气息、声音、咬字与吐字等几个方面,启发学生演唱歌曲时的情绪。(学生完整演唱全曲,准确表达歌曲的情感。)五、创造与表现(1)、分小组演唱歌曲。(2)、教师弹琴,学生在个别处加上一些动作(握手、勾手)六、课堂延伸和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还知道那些赞美友谊的歌曲?(学生讨论回答)例:周华健的《朋友》、《送别》等。课后作业:自己学唱《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的第三段和第四段歌词。七、课后反思:教师在学生讨论完关于友谊的歌曲之后,总结所学歌曲的特点以及歌曲的主题,同时用大屏幕播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做为背景音乐,再次回味这首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