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策略提升历史教学效果兰州28中王玉芳课堂有效教学,简而言之,“最大限度的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就是有效教学”。实践上,即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教学目标来采取多种多的样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一定要摈弃以前那种千篇一律的形式化、程序化教学模式,)最后达到教学的最佳教育效果。怎样在有限的40分钟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呢,一是要转变教学观念,这是前提;二是要对教学策略进行研究,这是主体。下面就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一、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有人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1、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开端引趣的方式"设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抓住他们的求知心理,急切了解新课内容。在学习《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一开始我就提出一个问题:“在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你们知道为什么这样设置吗?”然后告诉学生:54门礼炮是为了纪念五四爱国运动,齐呜28响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人民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那么,为什么要在如此隆重时刻来纪念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迷"即是高度"兴趣"之意。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学困生都不甘示弱。在教时让学生分组竞赛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提高小组合作能力。如在讲述中国抗战胜利时可引用“日本投降原因”一谜,从不同立场打历史人物:中共立场为“毛遂”(毛泽东领导抗日军民打败日本侵略者终于遂了心愿);国民党立场为1“蒋干”(蒋介石率领国民党军队干的);亲苏派立场为“苏武”(即苏联红军出兵给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以毁灭性的打击);亲美派立场为“屈原”(屈服于原子弹)。最后,让学生究其根源可再打一历史人物——共工,即各方面共同的功劳。这样即归纳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同时又便于学生识记,提高了识记效率。3、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课堂每次是一样的,让学生感觉到没有变化。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也就是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有所新意思,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活动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就好像步入百花盛开的花园到处能够闻到芳香,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