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主题:音乐中的强和弱活动目的:通过唱歌、欣赏、游戏几种方式交叉教学,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中强弱变化起到的重要作用,让一年级的学生从音乐课只是普通的唱歌和听音乐的误区中走出来,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去学习理解音乐,以便日后能够用正确的情绪表现出来,使音乐学习达到更好的效果。活动设计意图:音乐中表现力的呈现方式有很多种,例如情绪、速度、声音的强弱等等,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一直都很强调培养学生能够用正确的情感和正确的演唱方法来表演歌曲,可是大部分的学生有时候能够理解,却难以真正的去做到这些要求,最明显的就是在演唱歌曲时,学生们很容易把欢快兴奋的情绪,或者高音区域的演唱,理解为大声喊叫式的歌唱,这样既容易让学生走进对音乐表现形式的误区,又容易让学生们形成一种错误的歌唱方法,所以,这次的活动就主要以强调如何来体会与表现音乐中的强与弱这一小点,来让学生们对今后的音乐学习有一个正确的理解。鲁迅曾说:“纸上得来肤浅,心中悟出始觉真。”知识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有得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本课中,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感受——表现——探究——体会音乐中的强弱,特别是上述描述的环节,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习的合作者、积极的旁观者。教室成了自由的天地,欢乐的海洋。同学与同学,同学与教师之间在交流,学生在独立思考,在不断反思。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探索能力、自我反思能力、与别人交流看法能力,以及思想的开放性均得到了培养,这便是新的学习方式所带来的变化与收获.计划课时: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小雨沙沙》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体会并表现出歌曲中声音的力度变化。(2)通过图形普及线条的创意即借助不同的音源或体态动作进一步体验歌曲情绪,营造春雨的意境,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创造能力及合作能力。教材分析:《小雨沙沙》是一首曲调简洁、明快、流畅的儿童歌曲。旋律采用级进、同音反复、小跳、变化重复等手法发展全曲,在有规律的节奏紧密配合下,生动地描绘出小雨沙沙的声音,使用拟人化的歌词县的天真而富有稚气,充满儿童情趣,同时又向孩子们渗透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儿童成长离不开关爱的道理。教具准备:计算机多媒体、录音机、磁带、彩笔及纸(每人一套),其他声源和打击乐(如:报纸、水、矿泉水瓶、绸缎、三角铁、大镲)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点击播放配乐动画“江南春色”(画面是由网络下载的水墨风格的Flash动画)。提问:“请小朋友欣赏一段春天的音画,你从画面中看到和听到了什么?学生欣赏并回答(小河流水、柳树发芽、春雨声、燕子……)师:“在春天美丽的季节里,大地一派生机,处处洋溢着春的气息。小朋友喜欢春天的那些景色呢?”“你知道老师喜欢春的什么景色吗?”学生之间交流并发言(花、小草、青山绿水…..)能积极踊跃的参与二、歌词节奏模仿师:“老师喜欢春天的小雨,它滋润着大地,它使种子发芽、小草变绿、花儿盛开,我们应该感谢春雨带给我们这么美的景色。点击出示《小雨沙沙》歌词教师按节奏读词。(谱例)mp小雨沙沙mfmp▼▼▼▼▼▼xx|xx|xxx|xxx|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mfmp▼▼▼▼▼▼xx|xx|xxx|xxx|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mfxxx|xxx|x-∣哎哟哟雨水真甜,哎哟哟我要出土,xxx|xxx|x-∣哎哟哟我要发芽。哎哟哟我要长大。学生模仿教师的节奏及强弱变化并拍击节奏。体验节奏及音的力度变化。能准确地听辨感受音的力度变化,正确的模仿节奏。三、学习歌曲(1)点击播放《小雨沙沙》的Flash动画,(师)“你能想象到春天沙沙下小雨的情景吗?”(2)课件出示谱例并播放录音范唱,要求学生模唱旋律,并在第二遍时加入歌词轻声演唱。(3)教师指导学生歌唱,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师)用怎样的声音,来歌唱种子渴望成长的心情?小雨沙沙的声音用怎样的力度来表现?⒈分三组学生进行创编表演,教师讲解布置每组的任务,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并创编。⒉学生分组讨论并合作创编。⒊分组汇报展示,师生评析。一组:小雨小雨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雨水真甜我要发芽二组:双手十指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