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一)能对“自我”做出适当评价。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在相互对比和别人的评价中,不断校正对自己的认识,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我能力、品质作出适度的评价,既不过高地估计自己,又不过低地估计自己。(二)能善于从经验中学习。心理健康的学生,对生活、学习中所需要的能力、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有正确的认识,且有高度的热情和坚韧不拔的学习毅力,孜孜以求,永不满足。(三)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学生,与人为善,能容纳别人;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关心别人的痛苦、欢乐、兴趣和爱好;真心相待,在社会生活中有自己知心的同志和朋友。能正确处理还与老师、同学以及父母的关系。(四)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应当主要依据他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来判定,适应是指机体同环境关系的协调平衡。心理健康的学生,不管在什么环境中,都能应付自如,处变不惊;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够自我安慰、自我解脱。(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心理健康的学生,其气质、能力、性格等人格构成要素的各个方面均能获得平衡的健全的发展。对前途充满信心,富有朝气,勇于上进;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和事业,积极热情,认真负责,不怕困难,脚踏实地,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品质。(六)能自觉控制和调整情绪。心理健康的学生,他的情绪是愉快和乐观的,这种乐观、愉快的情绪,是以对生活和学习的正确态度为基础的。虽然也有悲、忧、哀、愁等不良情绪,但能主动自我调节,同时能适度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成为良好心境的主人。二、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成因近年来,中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教育工作者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我们应该不断深入学生心里,分析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一)学习类问题1.不会听课的压力。物理这一门学科对于从小学升入中学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有的同学反映在接触新的教学内容之后,总不能适应课堂的教学,不会听课,时间一长就产生了心理压力,随之厌学心理出现。这些同学课堂上的时间不能很好的利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搞不清主次之分,总想把老师讲的全部记住,结果什么也没记住;上了一堂的课,竟然不知道这堂课到底讲了哪些内容,听课没有目的、没有准备;不会记录课堂笔记,找不出这堂课的疑点和难点、重点。2.考试焦虑症。考试焦虑是在一定应试情境的激发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于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和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考试焦虑作为一种消极情绪,严重影响某些学生在考试时学习成绩的真实发挥,尽管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但由于考试焦虑情绪作用而考得很糟。目前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教师的嘲讽,同学的轻视甚至家长的埋怨和打骂,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于是厌学出现了,焦虑产生了。另外,当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学方法不灵活,带有惩罚性,也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一些教育工作者也认识到考试焦虑的危害,但不应只停留在对其经验性的了解水平上,而应该有一个科学的分析、理解,从而有效消除应试生的考试焦虑。三、维护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的有效对策面对中学生如此复杂的心理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感到深深地忧患,也更加明确了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的意义。那么该如何进行呢?具体做法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一)创设和谐的环境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心灵的舒展、愉悦,师生之间和班级内部如果是和谐、团结的,那么教师开展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便成功了一半。所以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