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看海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部分学生能分角色表演4——11自然段。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的精读感悟,使学生懂得只有不怕困难、努力想办法去解决并能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的道理,激励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想办法去克服困难。教学过程课改评析一、整体感知: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青蛙看海》这篇课文,你知道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2.指名回答,(青蛙看海的故事)青蛙一开始认为他能看到海吗?3.是啊,一开始青蛙认为要想看到海——(很难)(板书“难”)二、精读感悟:演读4——11自然段:读4——11自然段,思考:青蛙是如何登上山的?把有关句子在课文中画出来。1.交流(1)青蛙是怎样登上山的?(跳上山的)(2)你是从哪一句知道的?(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3)什么叫“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谁来做一做青蛙,谁来做小松鼠,来演一演?(动作体会“跟着跳”)2.演得不错,那你能把“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的过程给演出来吗?3.大家很有信心,有信心就能成功!但光有信心还不够,要表演好,还要干什么?(记住他们说的话,加上适当的动作)4.指名表演:下面就请同桌分角色来读一读,演一演。注意:从第四自然段“青蛙很失望”一直演到第11自然段“到达了山顶”。听明白了吗?好,开始!5.以第四自然段为例,指导表演。①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读。②指导表演:当生读完“青蛙很失望”(示意学生停下)你觉得这一句应该由谁来演?(青蛙)怎样演?(生做出失望的样子)不错,那下一句“这时,一只松鼠跳到他面前”该谁演?怎样演?(松鼠做跳的动作)“你想看海吗?”这句话该谁来说?(小松鼠)大家都很聪明!那现在谁来做青蛙?谁来小松鼠演一演第四自然段?指名表演。③你们会演了吗?下面就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来读一读、演一演4——11自然段,不会演的地方可以和同桌讨论论论,还可以问问老师。④同桌读4——11自然段,讨论该怎样演。6.指名演、评。①老师这儿有两个漂亮的头饰,谁想上来演?②对其他人提要求:你们既是观众,又是评委,你们在观看的时候不能发出声音,还要注意看看他们哪些地方演得好,哪些地方演得不够好,看谁是个文明的观众,谁是个细心的评委。③学生表演。④评:你觉得他们哪些地方演得好?还有哪些地方演得不够好?(你看得真认真,说得也很棒,真是个细心的小评委。)7.再演明理:①还有谁想上来演?(学生演至一级一级地往上跳,有点累时)小青蛙,你觉得怎么样啊?既然累了,就在草丛中休息一会儿吧!②同学们,你们看,小青蛙这么弱小,跳了那么多台阶,当然很累,那除了累,青蛙登山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③上山很累,还会遇到困难,他会停下来不登山吗?为什么?④是啊,正因为青蛙想要看海,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才使得他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你们看,小青蛙已经休息得差不多了,又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了,真是好样的!你们想不想也来鼓励鼓励他呀!让我们也来鼓励他!小青蛙——,小青蛙——。⑤看,听了大家的鼓励,小青蛙跳得更有力了,让我们再为他加加油!……看,小青蛙终于到达山顶了!8、小青蛙到达山顶看到大海(出示大海图),你有什么想法?(相机擦去“?”,改为努力)三、总结升华:1、学生介绍同学中生病但仍然坚持学习的事。2、教师介绍黄鑫同学因爷爷中风住院克服无人照料的困难,生活自理的事。3、学生说听后或学课文后的想法,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相机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