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安阳县洪河屯乡第三中学吕艳茹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存在着语文教学。一个人从瓜瓜落地,一直到即将无声息地离开这个世界,他与语文始终形影不离。新课标指出:教学应面向每一个学生,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背景为基础,体现出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学生最终要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可见,学生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并将所学服务与社会、服务与生活。以往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脱离学生生活的实际,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学生学习语文成了一种负担,出现不爱学、不愿学、甚至不会学的现象。因此,把语文教学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获得有活力的知识,也才能够真正地陶冶学生的情操。那么,在生活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呢?我认为应积极做到以下几点:一、学会在生活中观察伟大的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其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些偏差。有的课文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从而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1、广告词中学习语文当代社会已进入信息社会,五花八门的广告铺天盖地。而广告词大多短小精悍、意蕴丰富、琅琅上口、易于记诵,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渠道之一。例如,太平洋保险公司有一条精彩的广告语:“平时一滴水,难时太平洋。”其广告语与公司名称巧妙结合,揭示了保险的作用,而且还用了比喻、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再如,一则公益广告:“不要让水龙头孤独的流泪。”用拟人的手法告诉人们应该节约用水。2、对联中学习语文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家家户户在这一天都会贴上充满祝福的对联。例如“爆竹声声辞旧岁红梅朵朵迎新春”、“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除了家庭用的对联外,还有用于各行各业的对联。例如“由此登堂入室,任君步月凌云。”(鞋店)“此是春华秋实事业,并非东途西抹文章。”(油漆店)这些精彩绝伦、措辞严整的语言,我想每一个学生都会有兴趣去学习,去积累。日积月累他的语文水平一定会提高的。3、标语、告示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到标语、告示,其中也有很多是值得我们积累和学习的。有时,我们到公园玩,会看到:“踏破青毡可惜,多行数步何妨!”、“青草在微笑,请你绕一绕。”、“轻柔的声音最动听,友好的交流最文明。”这样语气委婉、平缓,带有商量的口吻,给人一种亲切、温馨的感觉。可见我们的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语言现象值得我们去分析、去学习。历史上许多事例也充分说明在生活中学习的重要性:前苏联著名的作家高尔基没有跨进过大学的门槛,他把社会视作自己的大学,照样写成《童年》、《我的大学》等光辉的篇章,成为不可多得的大文豪;我国的高玉宝文化程度很低,连小学也没有毕业,由于他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在人们的帮助下,不也写出了曾经影响了几代人的《高玉宝》吗?由此可见,生活也是一个大课堂,凡事留心,也可以从中学到不少知识的。学习语文,一从书本上学,二从生活实践中学。二、学会在生活中倾听语文的学习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来获得的。听在这些训练中是放在第一位的。有关资料也表明:人类获得知识,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听这一渠道。善于倾听,首先要学会静听。美国著名学者卡耐基说:“你想成为一个健谈的人,首先要成为一个静听的人。”我们不但要教育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地听老师讲解,听同学的发言,而且要在平时的生活中静心地听广播,听新闻,听别人谈话。在听的过程中,学习别人是如何运用语言来描述情景,如何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的。在一次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