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话语特点探——从实例分析入手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江结宝2内容摘要:通过对现实生活中行政话语的部分典型实例的分析,初步得出行政话语的相关特点,即“等级”意识明显、形式或重于内容、目的至上、策略优先和要求过当倾向等。3行政话语指行政管理工作中所发生的话语。目的:处理行政事务,完成或实现行政管理工作的任务或目标。情境:一般为会议情境,包括正式会议和非正式会议。话语主体:是为行政管理人员,话语主体之间通常有行政级别的差异。行政管理工作指“机关、企业、团体等内部的管理工作”4研究行政话语,可以有多种方式,我们这里采取的是“话语例析”方式。一般说来,这种方式难免就事论事的局限,但是,通过典型的选例、深入的分析和有效的总结,可以弥补其局限,而这种方式体现出来的生动性和可读性却是其他方式难以企及的。5话语实例例一:“领导讲话”的点评逻辑N省某厅一位主任W先生说,因工作的原因,他常常要主持一些会议。作为会议主持人,他需要对会上领导们的报告、讲话或发言做个简洁的点评。他特别强调,这种点评虽然简短,但要求却很高——既要坚持原则,又要讲究艺术。他举了一个例子:一次会议上,厅长、副厅长和一位处长分别讲了话。他在最后的点评中,对各位领导的讲话分别做出这样的评论:厅长的讲话十分重要,副厅长的讲话重要,处长的讲话同样重要。6分析:1.根据讲话人的身份地位,评判讲话的价值——地位越高,重要性越强。这样的评判,这样的逻辑,是行政话语的通则。但这样的逻辑缺乏辩证法,看不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出现这样的话语行为的原因可能有三:其一,为了客观地显示讲话发言的价值;其二,为了体现等级、维护权威;其三,为了迎合某些讲话人的虚荣心或长官意志;其四,这是评点话语的既定模式,人们已经习惯,评点时遵循这一模式往往是不自觉的。72、其中,“同样重要”的说法却体现出不平常的机智,尤其“同样”一词,无比精妙。就处长而言,他能与副厅长得到“同样”的评价,会感到欣喜和自豪;就副厅长而言,他也不会因为给了处长一个“同样”一词的评价而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自尊受了伤害,因为,从语用感受而言,这里的“同样”,其实并不“同样”——如果真的同样,那么这个词则就根本无需加上!现在加上了这个词,则是表明他与处长事实上不在同一层次上,他还是比处长高一层。这里体现话语分析中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语言符号或者语言符号序列,它的意义或含义,在静态的语言系统中和动态的语用条件下存在着差异。8例二:评价的程序化某企业举行“企业文化”研讨会。会议分三个阶段:大会动员,分组讨论,大会汇报总结。分组讨论阶段,高层诸领导被分别派到各个小组,如第一把手在第一小组,第二把手在第二小组……。在第三阶段汇报总结时,各小组召集人依次汇报本组讨论情况。各召集人的汇报发言,内容和层次安排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种说法和层次安排各小组却不约而同,如出一辙,格外引人注意,那就是各召集人都表示:某某领导参加了我们小组的讨论,做了“引导性”(或“指导性”)发言,给了我们有益的引导和启发。并且,这句话都摆在发言的开头。9分析:1.对高层领导的发言,各组召集人不约而同地做出了相同的很高的评价,说有“引导性”或“指导性”作用等等。这类评价本质上是一种程序化现象。凡程序化话语,总是形式重于内容,甚至,形式就是内容。这种话语没有严格的真实性要求,所谓“指导性”“启发”云云,其实并不可靠。不过,“不可靠”在这里并无妨碍,因为像这类评价话语从来就没人要求它一定真实可靠。评价的程序化,是行政话语的一种表达习惯,行政说话人说出这类话语,往往张口就到,无需思索和推敲。行政话语中有许多表达习惯,这只是其中之一。102.词汇中有“复词偏义”现象,有趣的是,程序化话语的语用效果却有“复式偏消极”现象,就是说,程序化话语,说了,没有什么积极意义,但是如果不说却有消极作用。上述各召集人对于高层领导的小组发言的评价就是如此:说了,领导并不因此感激或者感到兴奋,其他听众也不一定信以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