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境中渗透数感《标准》中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述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的资源,创设有助于儿童理解数学的教学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现数的概念的现实来源和实际应用,达到让学生把握数概念的实质,真正理解数的意义,建立良好的数感。例如,教学“数一数”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主题图,欢快、温馨、富有童趣的画面带给学生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更是对多彩的小学生活的热切向往。由于一般都有幼儿园里的学习基础,小朋友们会兴致盎然地去数:1只木梯、2个秋千、3只木马、4架飞机……无一不是他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数学就是这样的无处不在;数完了,学生之间就要互相说一说图有些什么。于是“数”成为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实实在在的作用。比如,在教“接近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时,为使学生理解“345—198=345—200+2”和“345+198=345+200—2”中的难点“±2”的区别,设计了买卖商品的情境。由甲同学扮演售货员,乙同学扮演顾客,乙原有345元,买了198元的相机,付出了两张100元的钞票,应找回2元,由此来讲解“348—198”的简算过程:即多付了要找。然后,又以甲原有的钱345元为基数,他卖出了198元的商品,却收了200元,多收了2元,应找回2元。以此来讲清“345+198”的简算过程:即多收了要退。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归纳出“接近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的规律。又如,在教学除法时,让学生担任小组长,给小组成员分发学习用具,据此,理解除法的含义,列式计算。在学习“统计”时,结合运动会中本班所参加的项目及成绩,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制成表格,从而掌握统计的方法。再如,教学“九加几”的计算时,创设“售货员整理柜台,有一盒乒乓球是9个,另一盒是8个,一共是多少个”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