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学校:平川三中教师:吴爱贤时间:2014年9月25日教学进度表周次单元教学内容计划节数实授节数出入原因一----四周第一单元我们的课余生活1、多彩的课间生活2、快乐的双休日3、巧安排,会节约4五----八周第二单元我可爱的家乡1、走进我们生活的地方2、爱护我们的地方3、我的家乡真好4九周第三单元1、我们的食物2、食物从哪里来2十周3、良好的饮食习惯1、水的秘密十一----十二周第四单元2、我们能离开水吗3、水生气了4十三----十六周第五单元科学就在我身边1、科学家的故事2、我们来试一试4十七----十八周复习检测4十九---二十周复习检测2一、教材分析:根据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本册教材特点:一、体现儿童文化,创造真实、鲜活的活动情境,凸显品德教育的核心地位和价值导向。1、本套教材通过有意义的、富有童心童趣的主题活动或游戏,引导学生获得对真实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学习用自己的眼睛、心灵和方式观察、感受和探究生活世界,并从中体验到积极愉快的生活情趣,培养过有意义的生活态度,培养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2、追求多元的活动题材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在每个活动主题中,尽可能实现高度的综合,充分体现课程标准四个方面的有机融合,感受“四种生活”的内在联系,在每一个活动主题中都尽可能获得综合性发展。二、综合构建主题,凸显新的学习方式,开放学习过程。1、教材采取高度综合的主题活动,兼顾研究性学习方式来建立教材的基本结构,使学生在每一个综合性主题活动中获得有效发展。2、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追求充分开放的学习空间。三、教材突现西部教育特色,强调校本开发。1、教材追求学生活动学习的地域特色和校本文化,充分体现《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前提要求下的西部地域特色,结合地域实况,培养问题意识和发展意识。2、彰显西部个少数民族儿童在活动与教材中的身影,有意识地渗透了民族教育因素。3、突出地域文化色彩,彰显文化魅力。四、力求加强《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两套教材的有机联系。五、创造新的教材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1、在每个活动主题前设计单元导图,由优美鲜明的画面,真实生动的儿童形象和富于童趣的儿歌组成。2、通过图标与文字提示活动的准备和活动准备。3二、教学总目标:1、使学生知道自己是小学生了,喜欢上学;初步熟悉学校的环境,学习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遵守学校生活常规;知道要讲礼貌,守秩序。2、了解学校的环境、设施及其作用,知道校园环境中一些标志性的建筑,了解学校的美,能够主动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能爱护学校以及城市周围的优美环境。初步培养学生环境素养。3、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按时上学,不迟到;放学后,不在路上逗留,按时回家上学和放学途中注意安全;学习自己照顾自己。4、让学生主动把自己介绍给同学和老师,相互认识好朋友,然后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来让学生体验与同学在一起玩耍、学习、活动的快乐以及感受老师的关心和朋友般的情谊,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学校生活无处不充满快乐与爱,激发他们喜爱学校生活的情感。5、使学生学会自己穿衣、系鞋带、整理书包等自理劳动,学着帮助家人做择菜、洗菜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关爱家人,能够以优异成绩、良好表现等形式向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爱意,尝试自己制作心意卡向家人表达心意。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和切身体验,引导学生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促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智力品质的提高。6、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并初步培养探究自然的兴趣和爱护自然的情感。三、教学重难点:1、健康、安全地生活:能在生活中运用学到身体保健知识和安全知识;自觉养成护眼、护耳、护牙的习惯,养成正确的坐、立、行、走的姿势。2、愉快、积极地生活:在生活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团结合作的喜悦;在生活中体验友爱和温暖诚实不说谎;在过去的一年中自己和班级的进步而感到高兴和自豪的同时,对二年级学习和生活有新的打算和期待。3、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