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武陵陵春春李李清清照照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有《漱玉词》。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感情。词人寻踪武陵春【宋】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载不动许多愁。词作诵读11、、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说出本词创设的意境。恼人的风雨总算停歇了,枝头上美丽的花朵也凋零尽了,只有沾花的泥土还散发着缕缕花的余香。太阳虽然升的很高、很高了,可我仍无心梳妆打扮。春去了,明年还会回来,花谢了,明年春天还会盛开,惟独那牵挂的人、伤心的事一直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开口说话,泪水就情不自禁地洒落。听人说,双溪那个地方的春色还不错,我计划着到那里去划划船、泛一泛舟,以排遣心中无尽的忧愁!可是,我真担心那双溪上的舴艋般的小船太小了,恐怕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哀愁啊!”词境再现词意鉴赏愁花落尽,泥含香倦梳头,泪先流物是人非闻说春好,也拟泛舟只恐舟小,难载愁多愁景愁态愁思解愁愁重国破家亡夫死不能回想,不能言说,不能消解,沉痛之极。妙字品析诗词中不乏这样的好字,凝练含蓄,异彩闪烁,生动传神,耐得住反复的品味和咀嚼。有花开枝头,点石成金之妙。在表情达意方面,极为深沉感人。除了这首词中的“愁”,还有“闻说”“只恐”“也拟”“尽”“倦”“泪”等。在我们前面学过的诗词中也有这样极富表现力的字,试找出来说一下你的感悟。独倚望江楼肠断白洲蘋塞下秋来风景异长烟落日孤城闭将军白发征夫泪千骑卷平冈沙场秋点兵可怜白发生佳句推敲李清照是写愁的大家,她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能说一下你的理解吗?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将看不到,摸不着的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的连船都承载不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新鲜,奇特。在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不乏这样的句子:手法巧妙,意境独特,情感深沉,千载之下读来,依然瞬间打动我们的心扉,让我们想起岁月中那些相似的体验,从而留下隽永的回味。你能说出几句吗?词华缤纷诗苑拾萃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8、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词韵悠悠(音乐欣赏)当所有的时光都已泛黄,却依然有一种清亮温婉的歌音,穿透旧年的风尘沧桑,月色般抵达我们的案头,心上……词法入文文学创作尽管形式多样,但所用方法总有内在的相通相融之处。如语言的准确凝练,环境的描绘渲染,人物形象的塑造,材料的恰当选用,情感的蕴藏抒发,主旨的巧妙树立等。而要做到自由娴熟的以手写心,除了仔细观察生活,还要大量阅读,善于思考,勤于练笔,从而积累大量的素材,培养敏锐的感知,掌握丰富的方法,甚至形成自我独特的风格。谁在泛黄的时光里,明亮芬芳如一朵皎白的莲,至今依然摇曳在我们最柔软最深挚的心底。不是说天不宠惜呵。其族王拱辰为状元,其父李格非师承苏轼,一脉书香萦门绕户。优越的家世,良好的教养,玉堂花木诗书温润之中的她就像一朵娇贵清新的花蕾,秉一份慈爱,秉一份天赋,迅速的,饱满的,无忧无虑的成长。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次出游,一次迷路,少女粉红的笑靥,荷花莹洁的妍白,还有分明的水流声浆橹声嬉闹声拍翅声,就这么活鲜鲜的留了下来,还散发着淡淡的酒香,浸染着我们的耳目心田。易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