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美丽如诗VIP免费

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美丽如诗_第1页
1/2
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美丽如诗_第2页
2/2
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美丽如诗——《七律长征》教学例谈宜昌市点军区桥边小学陈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运用语言,丰富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和谐发展。五年级“走进毛泽东”专题开篇为《七律长征》,这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气势磅礴,气魄雄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寥寥五十六个字,概括了长征二万五千里的伟大征程,写出了红军不怕艰难险阻,豪迈乐观的精神。在这堂课中,我主要采用朗读体会法,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诗意,在读中感受毛主席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教学过程中利用创设情境法,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利用相关资料和图片,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充分把握好语文学科的优越性,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一、激发真情渗透德育课上,我从题目入手,先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并讲解,了解了长征的历史,学生了解了红军当时的境地是上有敌机,下有追兵,敌强我弱,所以我们必须长途跋涉,在转移中寻求生存,我们只能走无人能走的地方,可谓“绝地求生”……这一资料的交流,让孩子们对长征这一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紧接着,我播放了《长征》范读,战火硝烟、流血牺牲、雪山草地,这些已经离孩子们很远的历史,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了孩子们的面前,每一双眼睛都那样的专注,除了隆隆的炮声、厮杀声,教室里没有别的声音,学生情绪自然而然的调动起来了,从学生那严肃的表情中我分明看到了他们不仅感受到了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气概,同时也激起了他们对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的珍惜之情。二、“以读为本”渗透德育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身临其境,才能受到文章中人物思想的感染与熏陶,从而受到德育教育。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问学生: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红军长征很难。孩子们找到了“远征难”、“万水千山”,我相机指导学生朗读,你能读出长征的遥远与艰难吗。那你又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在诗句后面的交流中又抓住“五岭逶迤”、“乌蒙磅礴”“腾细浪”、“走泥丸”、“暖”、“寒”、“喜”、“尽开颜”等词语来体会。读完全诗我对学生说:长征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多少文人学者为它赞叹,多少音乐家为它高歌。接着播放《长征》歌曲,曲罢,学生再读时,“红军不怕远征难”语气是多么坚决,充满信心;“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只等闲”语气又是那样的平淡;读三、四行时也突出了五岭的绵延不绝、乌蒙的气势磅礴;读第五行时把红军的欢快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读第六行时语气又非常的低沉一些,似乎在表达对牺牲战士的沉痛缅怀之情。在孩子们的诵读中,我明显地听到了孩子们对那段艰苦岁月的回首,更听到了他们对红军的钦佩,还听到了他们对于胜利会师的喜悦之情。在整首诗的朗读中,看来孩子们感受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到了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三、设置情境渗透德育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创设各种合适的情境去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其迅速进入课文预定的情境,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在理解文本的同时,也进行了德育的渗透。当分析到“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英勇无畏,学生谈到“暖”、“寒”两个字,特别是“寒”字,学生体会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险,我就说:“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那惊险悲壮、惊心动魄的战斗吧!”接着我就放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录像,学生看后,我说:“从这九死一生、背水一战、湍急的河水、枪林弹雨,你体会到了什么?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美丽如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