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体育学院毕业论文VIP免费

体育学院毕业论文_第1页
1/6
体育学院毕业论文_第2页
2/6
体育学院毕业论文_第3页
3/6
中学生体育意识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赵春晖体育学院2005级体育教育汉班学号:200516053指导教师:张京平教授摘要: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终身自觉参加体育运动的意识,从体育参与意识的内涵入手,分析体育参与意识的价值,提出提高中学生体育参与意识的途径,使学生树立终生受益的健身意识,从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关键词:终身体育意识中学生体育教学学校体育SportsSportscultivateawarenessoftheimportanceofteachingZhaochunhui2005SportsInstituteofPhysicalEducationclassSeoulStudyNumber:200516053instructor:ProfessorZhangJingpingAbstract:Deepenthereformofphysicaleducation,life-longstudentsconsciouslycultivateasenseofparticipationinsports,fromsportstoparticipateintheawarenessofthemeaningofstartingpoint,analysisofsportsparticipationintheawarenessofthevalueofPEparticipationamonghighschoolstudentsmakesenseoftheway,sothatstudentsbenefitfromthelife-longfitnessawareness,therebyenhancingtheGeneralqualityofuniversitystudents,cultivatehigh-qualitypersonnel.Keyword:ThelifelongphysicalculturerealizesThemiddle-schoolstudentSportsteachingSchoolsports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各国对学校体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韩国学者提出:“学校体育要开展能终身进行的体育活动,鼓励学生自觉参加体育活动,使体育生活化。”瑞士学者则要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热情、教会他们通过终身热爱体育活动,提高生活质量。”日本学者认为:“学校体育开始由学校期为中心的教育向生涯体育的方向发展。”我国也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技能和习惯。”由此看来,终身体育是现代体育的一种新思潮,这就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掌握体育锻炼的正确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当然,要使终身体育成为现实,关键在于学生时期是否有良好的体育意识。那么,当前的中学生体育意识如何呢?1.研究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本文以中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为研究对象,以部分初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见表1)表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分组人数平均年龄/岁男生10017.38女生10016.271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在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对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为研究、设计提供参考。1.2.2问卷调查法设计了三种问卷,经信度和效度检验,有较高的可靠性。1.2.3数理统计法对所获问卷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学处理。2.中学在培养体育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2.1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不明确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如认识、兴趣、性格、志向等)影响和制约的,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自觉参与体育的意识比较淡薄,具体表现为:对体育的认识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有36.5%的中学生认为进行体育活动是为了娱乐身心,27.5%的中学生认为进行体育活动是为了增强体质,23.5%的中学生认为是为了磨练意志(见表2),这一结果显示了他们在体育价值取向上倾向于娱乐功能。时至今日,大部分学生尚未充分认识到体育是一个人成才的必备物质基础,认为唯有智育才是事业成功之路,没有认识到体育在培养现代化人才中的重要作用。表2中学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调查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人数比例%为了娱乐身心7336.50为了增强体质5527.50为了磨练意志4723.50其他2512.502.2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弊端其一,多年来,一部分中的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以竞技体育的运动项目为主,注重各专项动作技术的传授和运动能力的提高,对学生身体发展的促进作用被分解和隔离在相对独立的专项运动中,在实际教学中,难以达到使学生均衡、协调、全面发展的教学效果,妨碍了学校体育目的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其二,教学过程过分苛求动作技术的准确和完美,使运动技术的学习与掌握成为教学的目的,而不是教学手段。这种“为技术而技术”的教学过程,造成了教学目的和教学手段的倒置,使学生主体性受到伤害,活动积极性受到压抑。更为严重的是造成了本就十分有限的教学时间的浪费,使身体锻炼的效果大打折扣...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体育学院毕业论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