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初级指挥人才联合作战基础素质培养的思考摘要: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军队各级院校都要把联合作战教学和能力素质培养贯穿指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初级任职教育院校指挥人才培养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能力素质的形成上起着基石作用。文章对初级指挥人才联合作战基础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思路和举措进行了分析探究。关键词:初级指挥人才;联合作战;基础素质;任职教育一、加强初级指挥人才联合作战基础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联合作战是现代信息化战争的主要作战形式,涉及多维空间、融合多军兵种力量、贯穿战略战役战术各个层次,具有“联”的范围更广、程度更深、难度更大等特点,在近几场局部战争中,“战略级联合筹划、战役级联合指挥、战术级联合行动”特征明显,已经成为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常见模式。联合作战行动渗透到战术层次,对初级指挥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都提出了不同以往的更新更高的要求,战术层次指挥人才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到联合作战效能的发挥。初级任职教育院校前承学历教育院校,主要承担初级指挥人才任职培训,重在完成相应专业指挥军官的基本训练,侧重培养初级指挥学员的指挥作战、组织训练、管理教育、做基层政治工作和维护使用武器等岗位关键任职能力。可见,初级任职教育院校是指挥军官生长的源头,对于各类指挥人才联合作战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当前,我军总体上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状态向信息化转型的过渡时期,初级任职教育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针对的是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合同式作战指挥,这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和联合作战的要求。初级任职教育院校必须积极适应联合作战发展趋势,加强联合作战教学改革,探索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初级指挥人才培养的思路和办法,实现从一般指挥人才培养向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跨越。二、加强初级指挥人才联合作战基础素质培养的基本思路(一)适应未来联合作战需求,重新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院校办学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和实施教育培训的根本依据[1]。加强初级指挥人才的联合作战基础素质培养,应首先修订人才培养目标。要着眼未来联合作战需要培养初级指挥人才,切实把培养学员较强的第一岗位任职能力与打牢学员联合作战背景下指挥分队作战能力这两个方面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当前任职与未来发展的有机统一。使培养的指挥人才既具备过硬的体能、技能,又具有良好的信息获取、分析与处理能力;既具备传统的组织分队训练和作战的指挥能力,又能够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训练和指挥作战[2];既能够指挥本兵种分队作战,又能够组织与其它军兵种分队之间的协同,适应部队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需要。(二)着眼夯实联合作战基础,科学确立能力素质标准要在培养学员强烈的联合作战意识、扎实的联合作战基础知识和较强的信息技能上下功夫。要以解决认知、观念、思维问题为前提,着力强化学员的联合作战意识、锻炼联合作战思维;以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为重点,使学员了解联合作战指挥的基本原则、主要特点、程序方法;以信息化武器装备、自动化指挥系统、网络技术平台为主要内容,增强学员运用信息技术平台指挥分队作战和组织训练的能力。(三)按照任职教育特点要求,系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要按照任职教育指向性、针对性、适应性的要求,做到注重搞好衔接、注重实际能力、注重超前培养、注重综合锻造,搞好与学历教育、中高级指挥培训的衔接,突出指挥分队作战、组织训练、管理教育、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紧跟信息化联合训练和联合作战转变步伐,着眼部队院校间资源共享,拓展人才培养途径,切实使初级任职培训融入全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体系之中。三、加强初级指挥人才联合作战基础素质培养的几点措施(一)创新联合作战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内容是开展联合作战教学改革的核心要素。为此,应采取新开课程、全面融合和充实完善的方式,创新培养指挥人才联合作战教学内容。一是专门开设联合作战新课。如专门开设联合作战基础、信息战与数字化指挥、指挥信息化系统应用等新课程,拓展任职培训教学内容体系,使之向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延伸。二是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