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4·山西医药杂志2010年6月第39卷第6期下半月ShanxiMedJ,June2010,Vo1.39,No.6theSecond管超选择送至患侧股动脉的旋股内、外动脉开口处,按1~5mI/s的速度注入76泛影葡胺5~10mL或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等,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下行血管造影,观察动脉期、动脉晚期、实质期、静脉期,并摄取数字减影片(与治疗后做比较)。确认病变后进行药物灌注,一般用药为尿激酶(4O~50)万U(用6O~80mL生理盐水稀释),低分子右旋糖苷40mI(术前需做过敏试验),罂粟碱l0mg(用3O~40mI生理盐水稀释),缓慢注射,30rain左右注射完毕,边注射边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反应,如果患侧臀部有明显烧灼感,要适当放慢灌注速度。术后常规给予广谱抗生素静脉滴注3d并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及复方丹参片。重复治疗间隔1个月以上,治疗方案基本不变。2结果①本组∞例患者介入治疗后血供明显增加。相同时相的血管造影和DSA片比较,治疗后股骨头血液供应变化:旋股内、外动脉分支明显增多、增粗或延长,头上支清晰可见,并见头上支、头下支深入至股骨头区。②27例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③24例患者行走路程及时问均较术前延长。④患者髋关节功能改善,活动范围明显改善。⑤27例患者经治疗3~6个月后,复查死骨的边缘或中心吸收、缩小,股骨头形态圆滑、规整,新骨形成。其影像学的变化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变基本相符。3讨论FHN病因复杂,如创伤、栓塞、骨髓病变、药物影响、骨质缺损等。介入治疗直接将溶栓药物、扩血管药物注入股骨头供血动脉,使高浓度药物迅速发挥作用。首先使股骨头血管扩张,继而溶解血栓和脂肪栓子,使软骨下区血管数目增多、口径增粗,改善了股骨头的供血情况,有利于坏死骨质被吸收,新生骨形成。介人治疗是一种简便、无痛苦、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尤其对早期未变形股骨头坏死患者,介入治疗将是首选治疗方法[2]。疗效欠佳原因分析:①获得影像学诊断较晚;②2次治疗间隔时间过长;③治疗方案中缺乏促进骨质生长的药物;④患者机体中引起股骨头坏死的病因未消除,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全身机体免疫状态异常,全身疾病仍需应用类固醇激素,酗酒等情况依然存在;⑤动脉硬化、年龄等因素;⑥介入治疗后早期负重、未进行系统康复训练等。本组通过随访分析认为以下方法对提高疗效有明显帮助:①对大量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酗酒等高危人群采用个体化诊疗,早期采用MRI扫描,可使绝大多数的I期(国际骨循环学会,ARc0)骨坏死得到确诊。当坏死在ARCOI~Ⅱ期(股骨头仍保持圆形,未出现塌陷)得到诊断,则保存自身关节的治疗有望获得较好疗效]。I期骨坏死MRI的改变是特异的,即T1wI示蜿蜒的低信号带包绕高信号或混合信号的坏死区,T2WI显示双线征。双线征的出现代表有血管的修复组织开始进入坏死区。治疗后部分性修复可见MRI的T1wI被低信号带包绕的高信号区的信号强度可减弱,甚至转化成中低信号或混合信号,T2WI的双线中断,部分消失。因而MRI在本症的早期诊断与疗效随访中具有重要作用。②2次治疗间隔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个月左右。③应用增加成骨(阿仑磷酸钠等)药物可促进新骨形成。④积极消除及治疗引起股骨头坏死的原发疾病,合理应用药物,如停止酗酒,结缔组织病必须应用类固醇激素时采取隔日晨间应用等。⑤积极治疗动脉硬化等疾病,改善全身血液循环。⑥介入术后实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和系统康复训练能使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加快骨质修复和新骨形成。总之,股骨头坏死介入治疗最终目的是治疗骨坏死,使其病理过程停止并逆转,重新修复股骨头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因此应采取个体化、综合化的诊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参考文献1余敏,王万春.股骨头坏死治疗方案的比较及选择.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8,29(11):43—44.2杨豪,程少丹,黄俊卿,等.股骨头坏死介人治疗实验研究进展.中医正骨,2005,17(1):50—51.3李子荣.股骨头坏死治疗方法选择的病理学基础.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9):2021-2023.(收稿日期:2009-11-10)作者简介:李强,男,1971年1O月生,主治医师,江苏省丰县人民医院。221700复合树脂用于修复后牙缺损的应用大同市第七人民医院(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