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生活中的色彩搭配》科目:美术教学对象:七年级课时:1课时提供者:杨蓉单位:银生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引导学生从了解生活与色彩之间的关系入手,认识学习色彩搭配知识对于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并通过分析生活中的色彩,使学生对色彩现象及色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进一步的了解。本课的突出特点是把对色彩知识和规律的学习生活化、实践化,学习的重点从色彩写生训练,变成帮助学生学会感知色彩现象,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二、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与色彩的关系,认识学习色彩搭配知识对于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2、通过分析生活中的色彩,使学生对色彩现象及色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进一步的了解。3、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对大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半幼稚,半成熟,半成人,半儿童的特点,是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七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思维简单。从小学到七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内容,使他们不仅带着好奇心去观察世界,而且以好奇心去探求知识。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中我采用讲授法、比较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方法进行教学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存在着色彩现象,它的形成受色彩规律制约;好的色彩搭配是我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的重要手段。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学生能运用色彩知识去进行色彩搭配的练习并进一步应用于生活。使学生了解不同色彩搭配所体现的多种文化艺术内涵。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疑提问,导入新课。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无色的,那将是什麽情景呢?我们之所以能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和美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身处在一个绚丽多姿的色彩世界里。这节课就让我生:没有生机,没有活力------(自由讨论发言。)思考:在生活中,色彩如何搭配才能让我们感觉到美的享受呢?设疑导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生活中的色彩搭配》。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了解有关色彩搭配的一些知识。请大家看大屏幕(多媒体展示有关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1、色彩的形成:光是一切物体颜色的唯一来源,映入眼内的大量的色彩是由于物体对光的吸收和反射而形成的。反射光刺激到人的视网膜时就形成色觉。因此,我们通常所见到的物体颜色,是指物体的反射颜色,没有光也就没有颜色。不同的光线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而要创造不同的色彩搭配效果,就要认识和运用色彩的三要素以及三要素之间的各种对比关系。2、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色相。色相:就是色彩的名称,同时也是各个颜色的相貌和倾向。例如红、黄、蓝等。通常用色相环来代表光谱的基本色彩,常见的色相环多由12色组成。(如图:依顿12色相环)明度:色彩的明亮度叫明度。明度最高的色叫白色,最低的色叫黑色,它们之间按不同的灰色排列,显示了明度的差别,有色彩的明度是以无色彩的明度为基准来判定的。(如图:单一色明度变化,彩色的明度变化)纯度:纯度指色彩中色素的饱和程度。色彩的相对纯度取决于在色彩中加入黑色、白色或灰色的多少。3、色彩的主要搭配方法:人们通过对色彩规律的认识,主观地调整色彩之间的关系,以满足功能和审美两方面需要的行为即色彩搭配。方法:1色相对比: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运用它互相分析讨论图例通过以上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色彩现象中体现的各种色彩关系不同的相貌的色彩被运用到一起会产生丰富的色彩效果,能够吸引人的关注。如图:《少女的服饰》——红、黄、绿你看到了吗?五颜六色中闪动着青春活力。同类色调和:同一色相的色彩进行变化统一,形成不同明暗层次的色彩,是只有明度变化的配色,给人以亲和感。如图:《建筑》——深蓝、浅蓝把和谐融进蓝天里。〈包〉——拎着它走吧,深赭、浅赭在倾诉着单纯和高雅。2、类似色的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