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创建“新优质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巢湖市团结路小学2014年5月课程引领发展特色彰显内涵——巢湖市团结路小学创建“新优质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14年5月—2017年6月)第一部分创建基础一、学校概况巢湖市团结路小学创办于1949年2月,曾用名“天主堂小学”、“新光小学”,因其校址在巢县老街旁边,故称为“北大街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富有较强的人文气息的学校。2011年9月,学校整体搬迁至新校址——巢湖市银屏路16号。学校占地15465平方米,建筑面积4613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5200平方米,其中塑胶运动场3300平方米。学校拥有1个足球场、1个篮球场、150米的环形塑胶跑道,1个科学实验室和1个藏书2万册的图书室,1个46座的微机室,班级全部实现“班班通”。学校现有23个教学班,学生1308人,在编教师58人。全校教职工中本科及以上学历24人,占41.4%;专科28人,占48.3%;中师6人,占10.3%;小学高级教师36人,占62.1%;35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18人,占31%。获得市教坛新星称号的3人,原居巢区教学能手3人,合肥市骨干教师6人,学科带头人2人。近年来,学校屡创佳绩,先后被评为“安徽省电化教育协会理事会员单位”、“巢湖市语言文字示范校”、“巢湖市老1科协家庭教育试点校”、“巢湖市2013年度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巢湖市首届市长奖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荣获“巢湖市第七届少儿智力七巧板科普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奖”及“2012-2013学年度巢湖市教学常规管理奖”等。二、办学优势(一)以“团结”文化为引领的学校制度建设初见成效。我校初步建立了一套以“团结”文化为核心的、较为健全的现代教育管理制度,如《团结路小学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巢湖市团结路小学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等,已内化为大多数教职工的自觉行为。“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团结、乐学、健体、尚美”的校训,“求是、务实、规范、创新”的校风,“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学风正蔚然形成。(二)两支队伍建设富有成效。学校领导班子年富力强,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学科素养,3位校级领导均为学科引领人。中层干部结构合理,责任心强,工作有成效;教师队伍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求真务实。教师工作热情高,信心足,干劲大,有活力,善于接受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能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工作效能较高。随着办学质量的提升,加之学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已在巢湖地区声名鹊起。学校的办学理念越来越获得教师的2认可,教师的归属感增强了,“以校为荣”的幸福感上升了,更可贵的是专业发展内驱力提高了。学校已形成了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发展氛围。(三)办学特色明显校园女子篮球颇具影响,曾代表巢湖市到省、市等地比赛并屡次获奖。中国象棋教学初显成效,已开发为特色校本课程,每学期均举行一定规模的象棋比赛活动。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得高效、有序,教育教学质量在城区名列前茅,具有很高的社会认可度。全面实施德育1+1工程,初步形成了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育体系。(四)基础资源良好目前,我校二期工程建筑面积达4100多平方米的综合楼建设在即,为创建素质教育示范校和“新优质学校”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三、面临挑战(一)教师队伍有待优化在教师发展方面,现有的师资队伍状况与学校的发展还不相适应。中老年教师偏多,平均年龄达到43岁。中老年教师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但是部分教师缺乏自我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工作满足于完成“基本任务”,给学校的教育改革带来一定的影响。且近两年因办学规模扩大导致师生比严重失衡,学校缺编严重,教师的工作强度普遍加大。因此,结合3师资队伍现状,寻找有效抓手,探索校本教研模式,提升教师的职业动力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二)教学硬件设施有待完善由于学生多,音乐教室、舞蹈室、电脑室、科技室等专用教室配置不足,学生的活动空间相对较小,因而制约了学校艺术特色的纵深发展。(三)科学化管理有待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亟待完善,制度执行力有待提高,教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不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