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家长教育观念促儿童健康成长陈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及教育地位的日益提升,人们的教育观念正发生着一个质的转变。从各类数据资料来看,由于基础教育正日益在全社会普及,家庭教育的质量也逐步提高。现在人们都非常重视对孩子的培养教育,但许多家长又苦于教子无方,特别是面对不听话或性格特别倔强、或不愿学习,或有某种顽习等等的孩子,即所谓的“问题孩子”,更是感到束手无策。怎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根据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遇到的多个实例看,家长本身的素质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家长本身的素质高低不取决于他们的学历高低,而是取决于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否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作为一个教育实践者,自研究生毕业之后,利用班主任工作之便,我深入调查了我所教过的一些特殊学生的家庭教育,在不断的跟踪调查研究中我发现:由于人们对家庭教育内涵在认识、理解、运作上的不尽相同,致使家庭教育的质量存在着显著差异。而且我还发现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与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不成正比。文化程度低的家长也可以培养出成绩优异的孩子,而受过较高或高等教育的家长如果因为教育的偏差,会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我认为,要改善家庭教育,当务之急就是要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现在我就目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正严重地阻碍着家庭教育质量提高的两种急需转变的家长教育观念:急于求成、重智育轻德育进行深度剖析,试图探寻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目的就在于全方位提高家长素质,提升家庭教育质量,促使孩子健康、自主的成长。作为过来人,家长当然比孩子更容易根据孩子目前的成绩,轻易地预见到孩子可能考不上理想的学校。也许是为了自己的面子问题,也许也是对孩子寄予了较高的希望,所以就把迫切希望孩子提高成绩的焦虑很直接、很明确地传给了孩子;可惜孩子还没能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思想上还没能与家长的要求达成一致,为此无论是在学习的行动上,还是学习态度上都不能达到家长的预期要求,成绩自然不能快速提高。这时,孩子又把这种不合作的情绪反馈给了父母;而此时的家长不仅为孩子的学习成绩烦恼,更为孩子无心学习的态度恼火,于是家长就会很自然地、单方面地认为“为了孩子好,为了孩子的前途着想”,就会更严格地要求孩子,更明显地把家长的焦虑回传给孩子;而孩子呢?在这种高压的氛围下,最直接的做法就是逃避,除了逃避,还能做什么呢?家长们原以为在高压之下,孩子可能会稍微收敛,谁知孩子会以更为离谱的行动来回应!眼看孩子做出这样不理智的事,放在哪个家长的身上,谁都不能容忍孩子这样放肆地折腾,势必会以更厉害的管治来回应;你越压,我越躲,正好印证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句话,于是事态就会顺势升级,形成恶性循环。想必许多的家庭也发生过类似的家庭战争吧。大家都知道,普天之下没有哪一位父母不希望子女成才的。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遇到过许多家长在对子女教育失败后,总是唉声叹气地说“我为他做出了这么多的牺牲,就得到这样的结果吗?难道是我们做错了吗?”的确,望子成龙是家长们的心愿,有这样的想法没错,做父母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有出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况且像这些家长普遍是在六、七十年代出生的,而这一代的人有哪个没被父母打过、骂过?但是,在这里我想向广大的家长们提个家教科研论文醒,在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的同时,希望做父母的都要想清一个问题:你到底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是想要一个快乐健康、懂事、孝敬父母的孩子;还是一个愁眉苦脸、无情无义或者说是只知道反抗、不懂得爱、不体谅父母的“天才”如果你想要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那么我们就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了。好啦,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孩子有个特点,蹦一蹦就能够得着,他就觉得继续下去会有希望;如果老够不着他就感到累了、会认为没希望了,就会放弃了。想必大家还依稀记得中央电视台曾经播出的这样一个广告:一个可爱的孩子正在开心地与同伴玩着,这时画外传来一个温柔的、成人的声音在催促:“贝贝,该去上舞蹈课了!”孩子还是比较高兴地答道:“嘿。”一会儿,又在催:“贝贝,该去上音乐课了!”孩子无语。再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