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渴望成长所以努力VIP免费

渴望成长所以努力_第1页
1/3
渴望成长所以努力_第2页
2/3
渴望成长所以努力_第3页
3/3
(原创)渴望成长所以努力北海下街学校袁海叶96年参加工作到现在,我已在三尺讲台上度过了十五个春秋。回想自己走过的这一段历程,如一个孩子一样由童年的幼稚走向青春的成熟。一、困惑,让我觉醒真正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是在98年的秋天。那年我刚产生过,来学之后校长让我改教语文。原来我教的是数学,猛一下子还真有些不适应语文教学工作。不会教呀!那么教参就成了我的好帮手。教参上说什么,我就讲什么,照本宣科,从不越“雷池一步”。那时候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轮流做一节公开课,我依稀记得自己第一次讲公开课时的窘态:只为了提问而提问,当学生回答不上来时,反而把脸拉得老长,抱怨学生不配合自己。再看到老教师上课,从不用看教案,而且课堂气氛还很活跃。下来后我就思考:为什么老教师上课那样胸有成竹?我就不能?为什么老教师的课堂气氛那样活跃,而我却不能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带着这些问题,我请教老教师。原来她们的功夫全在课外,她们用心备课、备学生。这样一对比,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于漪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在教学工作中,学习者是第一因素,没有学习者,就没有教学。”无独有偶,杜威也对此有一精彩说法:“在教学教程中没有学生,正像没有买主就像没有销售一样,还谈得上什么教学?”的确是啊,课堂里有学生,但脑子里没有他们活生生的形象,不研究他们的实际,岂不和没有学生一样?对于语文教学我是生手,在教学中我不懂,怎么办,学习吧!二、学习,让我充实20世纪初,有一本语文杂志——《小学语文教师》很畅销,也很实用,看到这本书,我如获至宝。看到对自己有用的理论我马上动笔把它记在笔记本里。它如良师,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指导了我的教学工作。2001年,我们学校申报了一个课题《导学探究·自主解决》,我有幸参与课题的研究,在研究中我们一起查阅资料,一起研讨,一起备课,一起评课。每当听到别的老师滔滔不绝地谈自己的看法时,好多的专业理论知识我竟然不知其所以然。我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还是那样的薄弱,知道的连皮毛都算不上。这时的我下定决心每天都要抽时间学习,而且还要读更多的书。除了《小学语文教师》,我还订阅了《小学青年教师》(现在的《小学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论坛》。每天晚上坐在书桌前,捧起自己喜爱的专业书,是我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有时读到指点迷津处,我竟兴奋得拍手叫好,舍不得上床睡觉。我从她们那里学到了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让我感受到了新课改的春风,更新了陈旧落后的观念,树立了新的教育理念;让我欣赏到了一节节大家们的课,在这些课中我认识了丁有宽的读写结合、于永正的简简单单教语文、窦桂梅的主题教学……每每看到大师们的课,我总是心潮澎湃,一股热浪涌上心头。如果遇到我看过的名师的课,就用他的方法。但是奇了怪了?大师们的方法拿到我的课堂上来怎么就失灵了呢?难道大师在忽悠我?直到后来我读了于永正老师写的《教海漫记》,我才懂得不是大师们的错,自己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只是在套用他们的模式,却没有思考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依据的教育理念是什么……现在想来,名师们的课之所以能讲得那样经典,是自己丰富文化内涵的体现,绝不是随便拿来的。就拿于永正老师来说,他不但读书多,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直到现在,只要在教学中遇到困惑时,我就会翻开放在床头的于老师的《教海漫记》细细品读,它如一本工具书,每读一次,就好像与一位智慧的长者进行对话,总能为你解开心中之惑。也正是每晚不间断的学习,加上教学上的灵感,让我的课堂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我在讲课的过程中不是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思想上,而是能看到学生是在怎样思考的。占据我的注意中心的不是自己的思想,而是学生。更让我坚信:教师的知识超出教科书的范围越远,他的的话的含义就越深刻,学生从他的讲述的字里行间学到的东西越多(苏霍姆林斯基语)。同时也成就了我的一篇篇论文《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我这样教作文》、《由一堂作文指导课想到的……》、《动感语文教学与语感培养》、《教师是未来花儿的引领者》,这一篇篇论文的发表,更增加了我的学习动力。网络研修又助我...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渴望成长所以努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