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教学法研究与探讨──新编中学英语教材所引发的思考[出处][作者]张良军[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从1988年开始与英国朗曼公司合编的中国九年制英语教材,于1993年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此套教材一改以往教材单调乏味的局面,以全新的风格呈现在广大师生面前,受到了普遍欢迎,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它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本高质量英语教材,本文就其最大的特点──交际法做如下研究与探讨。一、交际法的理论依据及其发展情况交际法的理论依据尚未定型,其现存的依据在于:学习外语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结构形式,重要的是为了培养能力,这包含了两个既存在联系而又不同的观点。前者来自乔姆斯奎的语言能力说,后者来自海姆斯乔氏的理论,要点之一是关于语言能力与语言行为的二分法概念。语言能力指的是人具有识别和理解句子的能力,并能对语言材料进行归纳,推导出语言规则,生成合乎规则的句子。他认为这种能力是说活者潜在的语言知识,语言行为只是语言能力的实际表现。他说语言学的对象应该是语言能力,语法就是对语言能力的描写。这种理论使语言学习对象由形式转向了内容。海姆斯在1971年发表的《论交际能力》被认为是交际法的直接现象依据。他的交际能力说深受社会语言学的影响。他和瓦尔斯等人认为:乔氏的语言能力说抽去了社会文化特点,舍弃了语言文化功能。因为语言始终都离不开社会而存在。他的交际能力说补充了乔氏的语言能力说之不足,并认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社会文化因素:1、语法的正确性2、语言的可行性,指有些话语语法虽然正确,但人们却不那说。如lwalkonfoot:3、语言的得体性,这是指语言应适合于对话双方的社会地位、身份、性别、心理等因素;4、语言的可接受性,指语言适合于环境。阿布给交际能力所下的定是:交际能力是一种语言能力、社会反应能力、逻辑能力、论证能力、符号学能力。维多森认为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之间犹如规范语法和应用语法之间的关系。两者应有机统一起来。综上所述,乔氏只将语言能力作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不全面的,应该把语言行为也列入语言学研究对象;在外语教学中,只传授系统语法知识是不够的,应将交际能力定为主要目标之一。二、交际式教学法与结构传统式教学法比较1、外语教学大纲编排上:(见下表)。┌─────┬────────────┬─────────────┐││结构/传统式教学法大纲│交际教学式教学大纲│├─────┼────────────┼─────────────┤│目的│系统语法+听说读写技能│交际能力+交际教学语法│├─────┼────────────┼─────────────┤││语法为纲,传授语言结│以交际能力为主,语言知││内容│构为主运用语言为辅。│识的传授从属于交际能力的培││││养。│├─────┼────────────┼─────────────┤│││灵活多样的方法:行之有││││效的训练语言出动方法(包括││方法│传统听说法│传统的听说法)使学习者尽可││││能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2、在教学顺序上,结构教学法是:介绍新项目→操练→结合实际场合运用;而交际式教学法是:运用已知语言材料展开交际活动→介绍新项目→就个别主要的项目进行操练。结构法以语言形式为重点,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在英语教学中是需要语言的操练,但要教给学生的是通过语言的交际,而不是为了交际的语言。交际法就着眼于语言内容,使双方达到互相了解的目的。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也正在于此,而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语言形式。同时也应该注意如何处理好语言操练和语言交际两者之间的关系。因为通过语言操练使学生掌握语言形式,这是培养学生用语言交际的必由之路。所以语言操练和语言交际既有不同的一面,又有联系的一面。在教学过程中,结构法也有似交际形式的"假交际"。例如:Teacher:what′sthos?Sfudentls:Jt′sabook(deskmapetc)或Teacher:what′syourname?Student:MynameisLipingTeacher:AreyouLiping?Student:Yes,lan这些都不是真正的交际,只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