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边坡预应力锚索框架支护施工工艺工法QB/ZTYJGYGF-LJLM-0406-2011第三工程公司刘旭1前言1.1工艺概况预应力锚索加固边坡技术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在我国水电行业开始应用,80年代末在我国铁路、公路工程中引进。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预应力锚索技术也得到长足的发展。1.2工艺原理预应力锚索防护是利用一定强度的水泥砂浆在有效深度的锚孔底端与周边岩石形成具一定强度的锚固体,而后在锚索的预应力作用下,将不稳定的山体部分稳固地与稳定山体组成整体,确保边坡的稳定,不使构造裂隙进一步发展,从而达到防护目的。预应力锚索,一方面可直接在滑面上产生抗滑阻力,另一方面通过增大滑面上的正应力来增大抗滑摩擦阻力,从而提高边坡岩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2工艺特点2.1加固效果明显,施工工期短;2.2施工技术难度较大,受季节性施工影响小;2.3使用通用的机械设备,节约工程成本;2.4受季节性施工影响小,可操作性强,劳动强度低。3适用范围适用于铁路、公路中、深层土石混合滑坡、土滑坡、岩石滑坡的防治工程。4主要技术标准1、《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2、《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3、《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4、《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5施工方法2搭设脚手架,人工清理坡面,技术人员按照设计要求测放锚索孔位;钻机钻孔,达到设计要求后安装锚索,采用灌浆机进行第一次注浆,一次注浆为锚固段常压注浆,注浆压力为0.2~0.3Mpa,注浆自孔底开始,自下而上进行,排除孔内积水和空气,一次注浆达孔口返浆后立即用1:1水泥砂浆封堵,深度约为0.5m;二次注浆为自由段加压注浆,在张拉结束后进行;然后施工框架及地梁,待自由段浆体及框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时,二次张拉锚索施加预应力至设计应力,检测验收锚索并封锚。6、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6.1工艺流程(见图1)施工准备锚索安装砂浆制备注浆锚索张拉锁定锚头封闭钻进成孔、清孔锚索制作锚索养护砼框架梁制作砼养护图1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施工工艺框36.2操作要点6.2.1施工准备1预应力锚索施工前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工序流程、人员组织和施工设备、材料、试验、监测安排及安全、质量管理。申请单项工程开工,开工条件包括开工报告、锚筋材料试验、浆体材料试验、配合比试验、相关机械设备等,并应注意张拉设备及有关机具是否经过标定。2做好施工场地的排水工作,材料、机械的防雨、防水工作,保证水、电畅通。将预应力的钻孔设备、注浆设备、张拉设备调至工作面附近,待坡面整修工作面完成后,马上吊运至工作面。3按设计要求先进行锚索基本试验,即抗拉拔破坏性试验。4为方便钻机作业,需在边坡上搭设脚手架平台,采用符合规范标准的φ48mm×35mm钢管作支架,用扣件联接,平台宽度为5m,作业平台上满铺建筑模板,模板与脚手架用铁丝绑扎牢固。5按设计要求,将锚孔位置准确测放在坡面上,孔位误差不得超过±50mm。6.2.2钻孔钻孔应采用干钻。钻进过程中应对每个孔的钻进状态(钻压、钻速)、地层变化、地下水出露等情况作好现场施工记录。钻孔孔径、孔深不得小于设计值。为确保锚孔直径,要求实际使用钻头直径不得小于设计孔径。为确保锚孔深度,要求实际钻孔深度大于设计深度0.2m以上。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不能立即停钻,要求稳钻1~2分钟,防止孔底尖灭、达不到设计孔径。在钻孔完成后,使用高压空气(风压0.2~0.4MPa)将孔内岩粉及水体全部清除出孔外,以免降低水泥砂浆与孔壁岩土体的粘结强度。若遇锚孔中有承压水流出,待水压、水量变小后方可下安锚索与注浆,必要时在周围适当部位设置排水孔处理。如果设计要求处理锚孔内部积聚水体,一般采用灌浆封堵二次钻进等方法处理。孔径、孔深检查一般采用设计孔径、钻头和标准钻杆在现场监理旁站的条件下验孔,要求验孔过程中钻头平顺推进,不产生冲击或抖动,钻具验送长度满足设计锚孔深度,退钻要求顺畅,用高压风吹验不存明显飞溅尘碴及水体现象。4同时要求复查锚孔孔位、倾角和方位,全部锚孔施工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