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阶段性小结为了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我校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参与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主要措施:1、强化学习,更新观念。利用各次培训和业务学习时间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参与式教学实施方案》、《参与式教学课堂设计》、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了解参与式教学的推广意义、指导思想、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并结合实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转变教师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把握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功能和教学方式上的重大变化,树立素质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课程观,正确处理继承与改革、部分与全体、学科与整体、眼前与长远的关系。2、加强培训,注重实效我校建立以“参与式”为主体的教师培训新模式,严格坚持“全员培训、突出重点”的原则,合理规划培训内容、对象、规模和进度,把学习培训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积极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然后利用业务学习再进行全员培训,最后利用各教研组每周的学习时间进行分学科培训。培训中把参与式教学的目标、具体要求及其实施方式作为工作的核心内容,注重培训实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3、强力推进,全面展示为了全面推广参与式教学,交流课改信息,进一步深化课堂结构的改革,共同探索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新路子,我校举办了以“走新课程,体现新理念”为主题的参与式教学推广应用活动,全校教师积极参加并进行了研讨,每人上一堂观摩课、写一份优质教学设计、说课稿、总结实施经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4、建立表彰奖励制度。学校工作计划中明确提出,对参与式教学工作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和优秀成果进行表彰奖励。每学期开展新课程“五优”(优秀课、优秀教案设计、优秀课改论文、优秀校本课程教材、优秀多媒体课件)评比活动,把承担课改课题的研究作为评选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的必备条件。二、取得的成绩:1、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与以往相比,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和提高。教师在课堂中,充分采用了参与式教学手段。课堂充满了民主、和谐的交流和沟通,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手段组织教学,重视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广泛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2、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教师的课堂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交流沟通,学会了评价他人和自我评价。三、存在的问题:1、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还存在着过分强调“参与式”教法,忽视对知识的解读,重视多媒体的作用,忽视板书的作用等方面的问题。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为了迎合“参与式”理念,过多的考虑教法的花样翻新,突显学生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往往忽视了对知识的深度品味和挖掘,特别是往往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和理解,造成了舍本逐末的现象。2、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还存在着表面主义现象。部分教师在设计学生活动上过分强调“参与式”,存在为讨论而讨论,为合作而合作的现象。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也要在小组里讨论,表面上热热闹闹、精彩纷呈,实际上课堂效率很低。这是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说明我们对“参与式”教学的实质的理解不深刻。3、教师与“参与式”教学相适应的教学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第一,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需要加强,特别是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形式的掌控能力。第二,教师的应变能力和对于生成性资源的即时性利用能力尚需加强。第三,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出现了简单的一问一答式的“满堂问”现象,表面上生动活泼,在积极实施参与式教学,实质上却没有体现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第四,教师对教学评价的合理运用能力也需要加强。参与式教学倡导鼓励性评价,但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表扬泛滥,鼓励过于廉价化,降低了评价的激励作用和效能。四、今后的改进建议:推广参与式教学的工作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探索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