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语文翠鸟教案VIP免费

语文翠鸟教案_第1页
1/8
语文翠鸟教案_第2页
2/8
语文翠鸟教案_第3页
3/8
语文教案第六册普通教材翠鸟北京市朝阳区曙光里小学杜双花翠鸟曙光里小学杜双花重点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作者通过细致地观察,把翠鸟羽毛艳丽、小巧玲珑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迅速的动作,以及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写得生动具体。教学目标:知识:1、引导学生认识翠鸟的外形小巧玲珑、鲜艳美丽,了解翠鸟捉鱼的本领高,动作灵活敏捷及它的生活习性,能力:1、认识本课14个生字;理解“疾飞、注视、逃脱、锐利、荡漾”等词语,并能逐步运用;2、初步理解准确运用动词的表达效果。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区分“希望、愿望、失望”三个词义的异同,并能正确运用。5、学习作者把翠鸟外形有条理地写具体的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翠鸟静立、飞翔的美感,懂得爱鸟、护鸟。培养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了解翠鸟美丽的外形和它行动十分敏捷的特点,产生喜爱鸟类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抓住描写翠鸟外形的词句,学习作者把翠鸟外形有条理地写具体的观察事物的方法。(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颜色;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来描述的。)教具准备:课件、搜集翠鸟及鸟类有关的资料。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方法:(1)布置课前预习。(2)做好课前准备。(准备翠鸟的课件、翠鸟种类的图片、翠鸟的叫声。)(3)借助课件,直观地了解记忆翠鸟的外形特点,并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4)借助多种形式的朗读以及语句训练,体会作者用词准确,语句优美。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训练。(5)设计“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体会翠鸟外形与捕鱼能力强的关系。(6)在学习翠鸟“外形”、“动作”、“捉鱼”这三部分内容时,锻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7)通过课外知识的延伸,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丰富知识、积累知识的目的。预习要求1、学习本课生字14个。2、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疾飞、注视、逃脱、锐利、小巧玲珑、陡峭、荡漾、希望、愿望、失望。3、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4、收集信息了解翠鸟的课外知识。收集有关图片资料。重点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放翠鸟叫声的课件师:“你们听,这清脆悦耳的声音是谁发出的?”师:“我们生活在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里。我们在教室里就能听到各种各样动听的鸟鸣声,鸟儿给这世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生机,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2)放翠鸟图片的课件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从哪儿看出?”(全身翠绿)(3)理解“翠”的含义。总结:“同学们,‘翠’字,给人以清新、鲜亮的感觉。在汉语中,人们常把竹子称为——翠竹。把连绵起伏的青山称为“峰峦叠翠”,还有翠色欲滴等这就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4)师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翠鸟。”(5)师板书课题,板书:翠(学生书空。)二、讲读:(一)整体感知:读课文,想作者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翠鸟的?点名读,一人一节。引导总结:从外形美丽(或颜色鲜艳)、动作敏捷(或捕鱼),生活习性(或住处)这三方面向我们介绍翠鸟的。(二)学习第一自然段师:“先看翠鸟的外形,在描写翠鸟的外形时,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把翠鸟的外形些具体?”颜色鲜艳,体型小巧玲珑。自学提示:1、作者介绍了翠鸟的哪些部位?○出来,再想想按什么顺序写的?2、用“”画出描写各部位颜色的词。样子的词。3、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称赞翠鸟的美,抒发自己对翠鸟的喜爱之情?(1)汇报:(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颜色;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这一段话就翠鸟的头部、背部、腹部分别讲述羽毛颜色鲜艳美丽,并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流露出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翠鸟外形小巧玲珑,自上而下分别写了眼睛、嘴、小爪。对照课件修改画得不准确的地方。(2)师生对读?同桌互读。师:头上的羽毛生: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师:背上的羽毛生:像浅绿色的外衣;师:腹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语文翠鸟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