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的缺失与补位来源:《素质教育》杂志作者:陈江时间:2013-8-2摘要:由于我国的青春期性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长期“缺席”,危害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针对中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进行了一系列实地调查、访谈,在分析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缺失原因及其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青春期性教育在教育中有效补位的工作原则和措施,深感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他们才能健康成长。关键词: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心理健康一、中学生性教育存在的问题根据相关资料的搜集和实地调查所得的数据和结果显示,目前中学生在青春期性教育问题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较为明显和集中地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中学生缺乏对青春期性生理正确了解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中学生对青春期身体的发育的了解相当的匮乏。女生在月经初潮时不知所措,出现害怕的心理。她们既不敢询问家中的监护人,也不敢咨询老师、朋友。同样男生在首次遗精时,因为无心理准备,表现出恐慌、心神不宁等态度。由于对种种的青春期身体发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他们在面对身体的变化时出现慌乱的情形。根据调查结果显示,79%的中学生有与异性约会的经历;64%的中学生对婚前性行为问题没有正确的认识;64%的中学生对性病、艾滋病等传染病缺乏一定的了解;60%的中学生是通过一些不正当的途径了解性知识的,如淫秽书刊,盗版光碟、违法网页等。2、中学生性心理萌发的提前青春期的中学生在性意识方面发展迅速,根据对学生的访谈我们可以体会到他们性意识的产生、渴望与异性接触、早恋等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学校、家庭对其进行性教育的活动极其的缺乏,因此这种需求并没有被正确地加以引导和开解以至于一些中学生性心理发展的不健全,甚至出现严重的过失。在性意识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学生的心理体验更易出现困扰。主要表现在:性意识的强烈性与表现程度之间的矛盾;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差,负面情绪--如自卑、焦虑、内向、暴躁等占据主导地位;性意识发展的过程中易受不稳定因素的干扰,容易形成错误的性认知;这些都不利于中学生性意识的成熟和社会化。3、中学生在两性交往过程中的心理困扰青少年进行异性交往是很正常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的情感和心理都会得到发展,并且异性之间可以产生良好的友谊关系,也是青少年自我完善的途径。但中学生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困扰。一种情况他们害怕与异性的交往,出现恐惧、害羞等心理,不敢与异性交谈,举止言谈不正常。另一种情况是中学生极度关注异性,随时想引起其注意力,想要了解对方的一切,如果见不到对方会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极大地超出了普通的关心惯性范围。或者是产生对异性的爱慕的感情,但又没有正确关于早恋态度的引导,使其对这种感情产生厌恶的情绪,极力抵制、压抑爱慕的情绪,这加重了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在学习生活上产生了很大的消极的影响。二、解决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问题的对策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都有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中学生也有着普遍的青春期性生理及性心理的需要,这点无可厚非。针对目前他们此方面的需要没有得到很好满足的现状,我们有必要采取各种对策,从实际着手改善这一局面。1、培养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青春期是学生必须面对的人生重大转折时期,对于正值青春期的中学生尤其如此。他们需面临更多的问题,经受更多的考验。来自生理上的转变和心理上的冲击对他们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思想上所承受的负担也格外沉重。所以,中学生自己应当适时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在正确认识自己性生理及性心理方面的变化和需求的前提下,主动去了解才是正确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在科学知识的指导下逐步培养和加强自身的管理,正视各项疑难和挑战,严格要求自己,从而解决因性教育缺失引起的弊端。2、加大青春期性教育的宣传和普及力度性教育是踏上青春期道路的学生们不可缺失的,也是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本人必须正视的。鉴于目前对性教育严重忽视的现象,各级各类相关部门和个人有责任,也有义务承担起宣传性教育重要性的工作,加大合理的性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普及力度,从根本上改变此前性教育普遍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