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教学案课程标准: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历史教材华师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本课的编排充分展示了这样的线索。本课的重点是虎门销烟的有关史实、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难点是认识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认识问题的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学生尚未学习世界史,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学生具有好表现、思维活跃等特点;学生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要求独立自主,具有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林则徐广州禁烟的史实,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收集有关虎门销烟的信息,编写虎门销烟的故事讲稿,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设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虎门销烟的史实的了解,认识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学习其在禁烟中表现出来的刚正不阿、坦荡无私的品质;②通过学习,认识英国发动战争是无耻的、非正义的;受到战败求和的刺激,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提出向西方学习主张,这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挑战;③通过学习,认识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过程设计: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布置预习、准备学习(上节预备课布置)一.教师布置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预习课文:1.19世纪中期世界形势及中国的处境怎样?2.林则徐为什么要当众销毁鸦片?3.为什么将这次战争称为鸦片战争?4.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二.列表比较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设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的表格。表格不仅可以是方形,还可以是圆形、三角形、梯形、树状等。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学生课下带着问题读书,并将问题答案在书中圈划2.学生试着动手去绘制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和影响的表格,这样的表格可以是方形,也可以是三角形或者圆形等,充分开动思维去分析归纳。1.通过有目标读书,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2.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绘制中英《南京条约》比较,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二)点明主题,导入新课1.课前,学生在进入教室时教师播放有学生回答清朝后期腐败,鸦片横流,1.观看歌曲视频,调关电影黄飞鸿插曲《男儿当自强》2.组织教学后教师提问:这首歌反映怎样的时代背景?3.教师点明:面对鸦片在中国的横流,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有民族英雄横空出世,毅然销烟。他就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中华民族处在水深火热的灾难中。动学生上课的兴趣。2.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及主题。(三)创设情境,学习新课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教师提问:19世纪中期世界形势及中国的处境怎样?2.教师出示《鸦片战争前的国内外形势》比较表3.了解有关鸦片资料,明确鸦片危害。4.教师提问:①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②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并在学生回答问题基础上出示课件中相关资料。5.教师请同学上讲台表演历史短剧《林则徐虎门销烟》6.教师请同学总结林则徐禁烟措施及虎门销烟的重大历史意义。7.出示屏幕,小结第一目内容二、中英《南京条约》1.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导入鸦片战争:虎门销烟损害了谁的利益?他们会善罢甘休吗?为什么?2.出示视频《鸦片战争》3.布置学生观察地图《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图》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4.提问:有人说:林则徐不禁烟,英国人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因此是禁烟运动引起了鸦片战争。你认为这一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请同学归纳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5.布置同学列表比较《南京条约》内容及影响6.提问:鸦片战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