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聚焦音乐欣赏课VIP免费

聚焦音乐欣赏课_第1页
1/4
聚焦音乐欣赏课_第2页
2/4
聚焦音乐欣赏课_第3页
3/4
聚焦音乐欣赏课酒房镇中心小学教师:田亚宁【内容摘要】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应“赏先于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去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手等感官来感受音乐,使他们在轻松、愉悦中学会欣赏,从而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在近二十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翻开小学音乐课本,我们不难看到,几乎每一单元中几个主要教学内容的顺序都是这样的:首先是歌曲,其次是乐理知识,再次是综合训练,而音乐欣赏则排在最末的位置。于是,许多的音乐老师便不假思索的把这个顺序搬到了课堂上,甚至由于课时安排紧,教学设备资料不足等原因,便把音乐欣赏作为最次要的内容而删去了。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因此,要全面完成小学音乐教育的任务,小学音乐课就不能不重视音乐欣赏这一环节,并且欣赏教学应优先于歌唱教学和理论教学而存在,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赏先于识”,教师“导”的作用可想而知。一、善用音乐欣赏唤醒人的音乐感觉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于听觉的感性活动,它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那么,怎样在音乐欣赏课中唤醒学生的音乐感觉呢?这就要靠音乐教师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手等感官来感受音乐。用懂音乐的耳朵来聆听世界万物之声;用聪慧的眼睛来捕捉人类、大自然乃至宇宙的美的瞬间;用稚嫩的双手描绘出心中充满童真的音乐的蓝图,从而引导出他们丰富的敏感性。那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呢?我认为要从课内外多方面启迪学生感受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内涵。1、从课内,应该让“乐、情”始终贯穿整个音乐课堂。用这堂课的主题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音乐课堂,让学生产生一种神圣、奇妙的殿堂般的感受。教师紧接着再趁热打铁,让学生随心所欲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展现心中的最原始的情绪体验。表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如此引导后的效果如下:学生们有用彩色的画笔绘出抽象的线条、不规则的图形或具体形象的实物实景来表达的;也有用朴实或华丽的文字语言——诗歌、散文的形式来表达的;还有跃跃欲试想用舞蹈形体动作来表达展现的……教师只需微笑地带着欣赏肯定的目光投向您的每一位学生,并对他们的表达方式做出一定的评价您的第一个想要激发学生审美欲望的目的就已经在自然而然中达到了。2、从课外,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与课本欣赏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音像、图片、与音乐相关的实物等),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来体验音乐,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二、善用视听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如果说“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和探索并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排除干扰专心的听,则只是注重了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如果能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的帮助学习者消化、吸收音乐,这就注重了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这些与音乐相关的领域、相互沟通、彼此强化,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如动态的视觉冲击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收效会不错。因此,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有一项调查显示:视听与只听获得的收益,视听明显大于只听效果。而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学生积极的参与。而新的课程中的教学内容的设定也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与参与空间三、善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灵活性和交互性,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电教媒体的进入,使音乐教育朝现代化的方向跨进了一大步,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教育丰富了教学手段,使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具体化、枯燥的音乐理论趣味化、零乱的知识条理化,对于课堂内的教学效果的优化起着一个不容忽视的作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聚焦音乐欣赏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