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层层包,大时节节高。初生当菜吃,长成把担挑。(猜一物)竹性坚贞,刚烈不屈,虚心若谷,不畏霜雪,和松、梅被誉为“岁寒三友”;因其具有崇高品质的象征意义,故又和兰、菊、梅并称“四君子”。《竹石》.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干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黄蒙田黄蒙田//散文作家散文作家11、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22、体会移步换景的写法。、体会移步换景的写法。33、找出各部分衔接语句,理清作者思路。、找出各部分衔接语句,理清作者思路。44、体会作者对竹乡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对竹乡的热爱之情。是描写旅行见闻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实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受。游记散文读准下列字的音:晾(liàng)山麓(lù)匾箪(dān)隧道(suì)竹坞(wù)缕缕(lǚ)山岚(lán)器皿(mǐn)竹箬(ruò)忙碌(lù)沏(qī)密密匝匝(zā)屏(píng)风11、注意字词。、注意字词。22、文章描写了、文章描写了哪两个内容?33、划出表明作者行踪的语句。、划出表明作者行踪的语句。注意下列词语的意思。山岚:山林中的云雾。山岚:山林中的云雾。束手无策: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束手无策: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形容问题没有解决的办法。束,捆没有。形容问题没有解决的办法。束,捆绑,策,办法。绑,策,办法。名副其实:名声与实际相一致。名副其实:名声与实际相一致。22、文章描写了、文章描写了哪两个内容哪两个内容??竹林、人家竹林、人家33、默读课文,划出表明作者行踪的语句。、默读课文,划出表明作者行踪的语句。远远望去…………远远望去…………((第第11段段))我们沿着一条路边是小溪的石子路深入竹海我们沿着一条路边是小溪的石子路深入竹海去……去……((第第22段段))穿过一处最密的…我们便来到…竹坞穿过一处最密的…我们便来到…竹坞((第第33段段))于是我们便向…山村进发。于是我们便向…山村进发。((第第55段段))我们已经踏在村庄的街道上了。我们已经踏在村庄的街道上了。((第第55段段))我们正要离去我们正要离去…………。。((第第77段段))44、按照课文内容(、按照课文内容(竹林、竹林、人家人家),全文可以分为三),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个部分..一(一(1-41-4)写竹林的景象。)写竹林的景象。二(二(5-75-7)写竹林人得幸福生活。)写竹林人得幸福生活。三(三(88)回忆情景,回味无穷。)回忆情景,回味无穷。11、课文前、课文前33段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段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竹林的?分别写出竹林什么特点?描写竹林的?分别写出竹林什么特点?22、作者用了哪四个比喻来描写竹林、作者用了哪四个比喻来描写竹林茂盛的?茂盛的?3、画家和护林员的观点有何不同?远望远望近看近看四顾四顾无边无垠深不可测密不见底移步换景移步换景移步换景是随着作者的活动而展开的,是随着作者的活动而展开的,以作者的所见所闻为内容,以以作者的所见所闻为内容,以空间的转空间的转换换为叙述的先后顺序的手法。为叙述的先后顺序的手法。11、课文前、课文前33段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描段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竹林的?分别写出竹林什么特点?找写竹林的?分别写出竹林什么特点?找出相关的语句。出相关的语句。竹的海洋——无边无际竹海上涌着暗浪,第1段远望多多气势气势比喻比喻竹海的海底隧道屏风一样的竹“柳暗花明又一村”深不可测比喻比喻第2段近看除了竹子,还是竹子……不可能看到绵延的山势和一点泥土……——密不见底第3段四顾22、作者用了哪四个比喻来描写竹林、作者用了哪四个比喻来描写竹林茂盛的?茂盛的?竹的海洋竹的海洋竹海暗浪竹海暗浪海底隧道海底隧道竹的屏风竹的屏风3、画家和护林员的观点有何不同?竹林太密,找不到一点层次,所以竹林太密,找不到一点层次,所以画家束手无策,护林员考虑的角度不同,画家束手无策,护林员考虑的角度不同,画家的话其实说明竹林旺盛,意味着竹林画家的话其实说明竹林旺盛,意味着竹林和竹笋的丰收,所以护林员高兴。和竹笋的丰收,所以护林员高兴。11、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