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古诗文复习——古诗文考点考情分析及2014年复习建议安阳市第67中学徐德军2008年—2013年河南中考古诗文阅读考点汇总•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从近六年河南省中招古诗文真题中探究中招命题规律。•近年来河南中招语文古诗文阅读部分考点集中,题型稳定,分值稳定;•但是试题内部分值中对课内语段内容理解、课内外语段内容的比较探究、写作手法的探究考查比重有增加趋势而字词理解、句子翻译的分值减少。考情分析(来自蒋老师《2013中招语文举要》)题号考点考查内容分值低分率17理解字词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语境含义的理解(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2分17%18文言翻译文言文关键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2分24%19内容理解与概括理清文章的脉络2分60.%▲20概括与探究在比较阅读中分析、提炼、概括文意4分50%▲21内容理解古诗情感诗歌的把握能力1分17.8%22语言赏析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考查名句的赏析能力3分75%▲•从数据统计表,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大家在古诗文复习方面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还是卓有成效的,但是文言文阅读中的课内语段“内容理解与概括”、课内外语段“比较”、“概括与探究”,古诗阅读中的“语言赏析”仍然是我们的短板。•另外从考查内容的趋势来看12年13年古文阅读后两题均侧重考查内容理解与探究,10年11年12年古文阅读后两题均考查写作手法,不排除14年后两题再次考查写作手法的可能性。第二轮复习建议:•一、每篇古文抓四点:•1、课下注释,2、古文翻译,3、思想内容,4、写作手法(艺术手法)•二、每首古诗抓三点:•1、诗意理解,2、作者思想情感,3、赏析角度(艺术手法、用典及炼字)•三、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很多同学把以上重点背会了,还是得不了分,原因就在于他根本就不理解出题者考查意图在哪里,更不知道从哪个方面来解答。建议大家在上试卷评讲课的时候,引领学生分析古文阅读的后两题和古诗阅读的两题在考内容理解还是在考思想感情抑或是考艺术手法。一、16篇文言文分类复习1、言志篇:《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鱼我所欲也》2、战争篇:《曹刿论战》3、学习篇:《〈论语〉八则》《送东阳马生序》4、山水篇:《三峡》《记承天寺夜游》《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5、治国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劝谕篇:《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马说》古文复习1、16篇古文按照四个复习要点总结,然后学生理解记忆,同桌提问,老师检查等变换方式不断强化;2、课下注释(重点实词虚词):每节课前、早读或集中一段时间每天默写,化整为零。(与字词、默写交叉进行)3、古文翻译(重点句子):主旨句、特殊句式(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判断句)、含有特殊用法词语的句子;直译原则;方法:留直补删调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思想内容(思想感情):每篇古文每个部分的思想内容都应该熟悉,中心思想更应该烂熟于心,并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谈,达到看着题目就能说出的程度。5、艺术特色(写作手法、修辞):与现代文相同;强调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记忆,达到看着题目就能说出的程度。如《送东阳马上序》(对比)《马说》(托物言志、排比)《陋室铭》(比兴、类比、对偶)翻译六技巧•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6、换。即古今异义的词,要翻译成现代汉语,使译文通达明快。突破文言文比较阅读的瓶颈——课外文言文•大多学生看到课外文言文直接放弃;•一些学生硬着头皮去看但是由于畏难情绪理解出现偏差;•只有少部分学生可以应付自如。1、每篇古文复习完后选一篇类似文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