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兴文县古宋镇第二幼儿园赵鸽自《指南》实施以来,我们全体红幼人都在努力的学习、探索我们的观念在一次次的碰撞中有了很大的改变,社会区域大创游活动,就是在我们观念转变下的一个产物,它就好像我们的孩子一样,在我们全体红幼人的孕育中慢慢成长,今天,请让我为大家分享我们幼儿园的社会体验活动区——大创游。简单介绍:一、想法来源:大创游社会实践游戏活动的来源是,我们郑园长参加了重庆师范大学的国培以及赵园长到浙江安吉幼儿园参观学习,从浙江安吉幼儿园的嘟嘟城中获得灵感,根据我们幼儿园幼儿的现状,我们园的幼儿大都由家里的老人带,务工人员子女偏多,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弱,社会体验的已有经验不足,因此,为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自由结伴,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创设了这个社会实践游戏活动区——大创游。二、初步构想指南中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我们结合具体情境和角色,建立模拟的医院、超市、银行、理发店、娃娃家、餐馆、手工坊、小舞台等,帮助幼儿了解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让幼儿体会这些机构给大家提供的便利和服务。三、创建过程:我们的初衷是需要低成本高质量的游戏,因此,在游戏区的构建时面临了材料选择的困难。解决方法:1、面向全园家长收集废旧材料。(无目的的乱七八糟的什么东西都有。)2、有计划,分阶段请家长收集。比如:纸盒类、废旧玩具类、旧家电等。3、搭建过程:区域设想—场地选择—收集-材料筛选—材料清洁—材料加工—区域美化—材料投入—整体打造无数次的返工。(按照以往的模式,漂亮、不耐用、耗时、费钱。)(耐用、实用、低结构)4、投入使用:初次:孩子表现:新鲜事物刺激了幼儿的好奇,幼儿疯狂的涌进每一个活动区,这里看看,那里摸摸,很是新奇,叽叽喳喳吵闹个不停,整个活动室就像一个菜市场。孩子们在每个区逗留的时间不长,愉快的漫无目的的奔跑于每个区域之间。老师表现:很忙碌,不停地参与孩子们的活动,不断地提醒孩子们在每个区要注意什么,东西要轻拿轻放、不要抢东西、不要弄坏了、大声的在组织着孩子们玩耍。活动以后:每个区域之间东西完全弄乱了,可以说是一片狼藉,孩子们不会收拾,老师自己收拾(半小时),物品损坏严重。大家都反映很累,比上课都还要累!四、问题反思经过阶段性的开放与尝试,我们发现了意想不到的一些问题1、幼儿游戏行为的问题:游戏中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幼儿已有社会经验缺乏,幼儿无规则意识,幼儿不了解社会机构的功能和社会角色的分工,幼儿游戏中没有平行与互动的交往,幼儿窜区现象严重,幼儿游戏兴趣不持久。2、游戏本身的问题:投放材料限制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整个游戏的社会性体现不明显,游戏材料损耗严重、有限的区域无法满足全园大班额孩子游戏的需求等等问题相继涌现了出来,给我们创建的初衷背道而驰。3、教师教育行为的问题:游戏中我们发现了比更为严重的问题:我们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观察和指导幼儿?我们不知道规则如何建立?五、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于是我们开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1、为解决如何分配有限的游戏区,以满足全园幼儿游戏的需求,我们采取了集中教育活动让步,区域开放分时段开放的办法进行尝试;(呈现游戏活动安排表)2、为解决如何建立规则的问题,我们采取了教师提前介入、教师现场指导、活动分享反思的方法进行探索。3、为解决材料投放不科学的问题,我们尝试投放一些真实器皿及半成品材料,(如:美食城的餐用具、蔬菜水果等)并尝试用一些乡土材料(鹅卵石、竹筒、陶泥等),增加操作的难度,让幼儿在新鲜和有挑战性的材料中获得持续的兴趣,获得发展。4、为解决幼儿对社会机构和角色不了解、游戏无平行互动的状况,我们用真实场景的模仿学习和大带小的混龄游戏的方法进行尝试。5、为解决教师无效指导和观察的问题,我们建立了游戏研讨制度,每周一观摩、一记录、一分享、一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