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札记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教学体会教师:韦延川一、总体感受:《外婆的澎湖湾》是以演唱为主的综合课,本课课前我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反复地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中我注重以学生为本,以审美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情感体验,创造参与演唱、律动、表演积极主动性。鼓励学生用自制小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激发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同时,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了情境感知,促进学生思维扩展,激发学习兴趣,营造了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本课较好体现了新音乐课程标准新理念,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音乐课就是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动起来,演唱、演奏、形体动作等,坚持以学生为主,倡导自主表现,这是新课改的理念,也是我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二、教学情况分析一、导入部分我通过视频播放,课件展示,吸引、带领学生参与歌唱熟悉的歌曲《童年》,共同讨论、了解台湾校园民谣风格特点,吸引学生兴趣,自然而然的进入了音乐的天地。二、学习歌曲部分成功处:1、听赏音乐在课件完成,音画交融,易于学生参与演唱,展开想象,可以说,音乐声一响起学生们都能加入轻声哼唱。2、我作为老师的对于重点乐句的范唱,及时纠正,表情提示基本到位,学生能理解教学意图3、在我的钢琴伴奏下,学生能较完整,有感情演唱歌曲。不足处:1、学生基础稍差,按节奏朗读歌词效果不好,他们宁愿加旋律直接演唱,说明专项节奏训练还少。2、学生普通话不标准,演唱是咬字吐字不很清晰,影响演唱效果。三、表现歌曲方面成功处:老师钢琴演奏主旋律,或课件播放伴奏音乐,学生运用矿泉水瓶、铅笔、碰铃、双响筒等小乐器伴奏并演唱,学生参与度高,兴趣浓,气氛较为热烈。不足处:1、教学内容容量较大,教学衔接过于紧凑,学生反应不及。2、学生在律动中演唱效果差,需要加强律动练习。教学札记:新课改下高一音乐欣赏课教学思考教师:韦延川新课改对于音乐课来说变化比较大,也最受大家关注,比如课本的变化,多媒体的运用等等,不是旧瓶子装新酒,而是新方法、新思路、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全新的改革。我认为新音乐课改将会增加更多时尚、知识、趣味性等流行因素内容,让音乐课摆脱了“音乐课不乐(悦)”的尴尬局面、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陶冶了情操,特别适合十五、六岁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但是音乐新课改毕竟是个新生事物,作为教师我们任务艰巨!我们要从理念、教法上做到相当全新而彻底的改变,经过一段时间教学实践,我的思考如下:一、教学体会本次新课改内容充实新颖,学生喜欢、教师喜欢,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呈现出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教学环境。摒弃了原来那种机械、封闭、僵化的教学过程。同时,新课改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并给予高度的重视,教学设备齐全、课件丰富、教学过程是有可变性和开放性的。二、教学困惑1.新教材的选择新教材让人耳目一新,和传统教材区别很大。传统教材是“没有内容可讲”,新教材是“内容太多不知从何讲”新教材的特点:资料丰富、课件齐全。从知识到趣味,从视觉到听觉,每一节课都让学生向往、新鲜、好玩、有趣。而我们现在高中音乐教师面对的问题是种种原因造成的高中生与新教材的衔接,我们“音乐鉴赏”模块新教材其目标是: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其内容标准为“能够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常见音乐体裁及表演形式,认识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能以思想性与艺术性想统一的原则,对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或社会音乐生活现象作出恰当的评价和选择。”根据以上目标新教材内容的主体落在了“古典音乐派系、民族音乐文化”的鉴赏和积累上,以达到提高审美修养的目的。对于这样的教材我们如何利用短短的36个课时将所有的问题都一一解决,内容太多,我们要选重点是个难题。2.音乐知识的传授新教材中音乐知识比较广泛,专业性强而面对我们现在的高中生,音乐知识音乐修养、审美能力都是比较弱的,教材每一章节的内容都有相关的音乐最基本的知识内,由于学生的底子较差,要想达到新教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