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古代诗歌四首[名师金手指]1.了解诗词有关知识,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本文的四首诗词。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3.培育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法提示朗读法本课所选的四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极富艺术感染力。有的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烘托点染,形象传神;有的以景寓情,蕴含理趣。学习时要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文本研讨室]☺预读·基础积累1.积累下面的两字词语,注意字形和字音。碣石澹澹竦峙萧瑟枯藤昏鸦天涯2.“诗歌”资料袋。①诗歌是我国出现最早,最常用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具有集中性,精练性,音乐性等特点。②诗歌根据表达方式可以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和说理诗;根据形式可以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民歌体。③词是诗歌的一种,盛行于宋代,最早是用来和乐的,后来词逐渐与曲脱离,形成了独立的形式。词有词牌名,它规定了词的分段、句数、字数、押韵和平仄。④元曲盛行于元代,有散套与小令两种形式。曲有曲牌名,它与词牌名一样,规定了曲调、句数、押韵、平仄。3.作家档案。①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②王湾,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先天进士,官洛阳尉。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与綦毋潜友善。其诗流传不多。③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很有名,其中尤以“因事立题”的新乐府最有名,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作。④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散曲家。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粱梦》等杂剧共15种,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并写有小令、套数二百余首,经后人辑入《东篱乐府》。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散曲中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4.请在预习的基础上尽量把这四首诗词背诵下来,并把你喜欢的诗句写在下面。☺朗读·整体感知5.请在通读的基础上,填写下面表格中的内容。诗题作者朝代体裁主要内容写作技法观沧海曹操①②登山望海借景抒情次北固山下③唐朝五言律诗④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朝⑤⑥天净沙·秋思马致远⑦元曲⑧☺研读•深入理解6.就《观沧海》一诗思考: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②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7.就《次北固山下》一诗思考: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②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③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8.就《钱塘湖春行》一诗思考: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②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9.就《天净沙·秋思》一诗思考:①本诗的主旨句是什么?②分析诗歌前三句与抒情主人公之间的关系。☺品读·含英咀华10.在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中“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11.自主探究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悟读·拓展创新12.对诗歌进行“素描式”改写是理解诗歌的一种新颖形式,请借鉴下面的示例,把《天净沙·秋思》改写出来。示例:《钱塘湖春行》的素描式改写诗人骑着马缓缓东行,将西湖的明媚春光尽收眼底。河岸边的座座青山,如同一列骆驼。一座有黑黑飞檐的八角亭隐在山中。春水初涨,春风拂过湖面,湖面泛起阵阵涟漪。白云重重叠叠,照着西湖这面镜子,梳妆打扮,她的裙角同湖面的粼粼波纹连成一片。春天已然来了!此时的阳光与冬天相比多了一丝温暧。几只莺儿早已停在向阳的枝头,有的在享受阳光浴,有的在梳理羽毛,有的则在一展歌喉。不知是谁家的燕子正忙着衔春泥,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