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生物课中的应用问题的教学法是以问题的设计和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方法,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地设置问题情境,正确地运用问题材料,以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训练质疑技能,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提高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我们还应当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的思维方法。1、注意观察,在体验中发现问题问题始于观察,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和方法,观察得越细致深入,提出的问题就越多越深刻。例如,在比较带叶小枝条和不带叶的小枝条的蒸腾作用时,可以发现带叶的小枝条的塑料带内的水珠较多,不带叶的小枝条的塑料带内的水珠较少,说明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同时嫩茎也具有蒸腾作用。针对这些发现提出了问题,可见观察是提出问题的基础,掌握了观察的方法,问题就会由浅入深。2、展开联想,在思考中发现问题。观察是提出问题的基础,而联想和思考可以将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使问题层出不穷,例如在前面研究蒸腾作用时,教师可引导他们联想,植物为什么要进行蒸腾作用,等一系列问题,由此使学生懂得要从不同的角度、层次提出问题。联想得越多,思考得越细致,发现的问题就越深入,从而对事物的认识也会不断深入。3、打破常规、运用“逆向思维”发现问题。“逆向思维”一般是从已知的结论出发,重新反思,产出结论的条件,从而发现矛盾,提出问题。在学习“细胞呼吸”时,学生就会提出一系列问题,如:“氧气能够促进种子的细胞呼吸,但为什么种子贮藏的最适宜条件还需要一定的氧气?”进而学生就会主动思考:“空气中的氧气与种子呼吸强弱究竟是什么关系?”“种子是怎样进行呼吸作用的?”顺着这个思考,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了细胞呼吸的类型及过程上来。此时学生就有一种渴望去寻求答案、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就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而是一种主动参与的学习。二、提供充足时空,让学生参与提问。首先,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讲解时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悬念”,让学生讨论,形成正确的结论。第三,让学生设疑形成问题空间,为“问题”而学。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提问。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思维特点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境诱思,让学生在思考中有问题要问,进而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此外,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民俗谚语典故、追踪社会热点等方法手段有效创设问题情境。总之,课堂提问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正确把握课堂提问艺术,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问题教学法在生物课中的应用安阳县曲沟镇二中牛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