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说课稿说课者王彩玲一、说教材:《晏子使楚》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文章记叙顺序清楚,结构完整,读来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好教材,引领学生学好这重点内容,必须把握住三个回合的较量这一精髓之处,引导学生读懂、理解内容、学会欣赏作品的文学性和思想性,感受晏子的才能和精神。二、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因而依据新《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单元训练重点及本课教材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面不改色、敝国、安居乐业”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4.感受晏子善辩的口才,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举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三、说教学重难点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教学难点: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高尚品质四、说教法新的教学理念强调,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本课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要使自主性、合作性学习得到加强,使学生养成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反映的是这样的教学理念:1、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2、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教师的主导地位。1、诵读法:为了让学生能很好体会到当时楚王的横蛮霸气、盛气凌人;体会到晏子的沉着睿智,又针锋相对,不受欺侮的人物特点,教师只有认真引导学生细读人物的语言及其前面的提示语,才能很好地让学生感悟到人物内心精神世界的情感脉动。2、小组讨论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来组织讨论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它能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学生口头表达自己的认识活动的机会,尤其是分小组讨论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表达意见的机会更多,而且讨论法还可以使学生听到各种意见。因此,使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活跃思想,激发认识兴趣,能够比较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它还有利于学生在分析、比较各种意见中,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五、说学法1、朗读与讨论:对人物的对话,要让学生反复的朗读,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和发现。在教学晏子三次反击侮辱的过程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让学生在学会学习方法的过程中,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空间。2、联想与想象: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获得抽象思维品质的培养;感受当时国与国之间外交斗争的激烈舌战。六、说教学程序:根据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步教学线路:(一)介绍晏子,揭示题目1、课件出示晏子资料,学生了解晏子以及《晏子春秋》。2、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课文题目中的“使”是什么意思,并且说出课文题目的意思。(设计意图:这里我采用了开门见山法直接板书课题导入了新课,关注了课题。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即文眼。从题目入手往往能生发教学的切入点,因此,我让学生说说你从“晏子使楚”这个题目中读出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晏子出使楚国这样一件事情就是力图体现“课未始,已成基调”的教学节奏。)(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老师提出初读要求。(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顺。(2)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3)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2、学生汇报(1)出示字词,师强调正音。(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敝国、面不改色、安居乐业)(3)开火车分段读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