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指导写字1.认识“竖、撇、捺”3种笔画,知道“先横后竖,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指导写法。“竖”:从上到下要写直。“撇”: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较快,形成尖状。有平撇和竖撇两种,平撇应写得平而短,竖撇先竖后撇,写时注意笔画的连贯。“捺”:从左上向右下,起笔较轻,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向右轻轻提起,形成尖状。2.教师在示范本课要写的3个字时,要一边写一边说笔画,以帮助学生巩固笔画名称,记住笔顺。这3个字的写法是:“十”:“横”写在横中线上,右面略高些,“竖”写在竖中线上。横笔左右两面相等,竖笔在横上面的部分略短,下面的部分略长。“木”:“横”短“竖”长。“撇”、“捺”起笔应相接于“竖”,左右对称展开,收笔应高于“竖”的收笔“禾”:第一笔为平撇,应写得平而短,在竖中线上。下部与“木”的写法相同。3.留下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安静书写汉字。(5~10分钟)4.师生评议学生的练字。口耳目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本课是象形字归类识字。12个字按人体器官、动物、植物、天体和物象分成四类。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以便让学生理解字义,认清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课后练习“我会连”又举了四个字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汉字义形结合的特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识记12个生字;难点是通过对这12个象形字的学习,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掌握象形字的学习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二、教学目标:1、认识“口、耳、目、日、月、火、羊、鸟、兔、木、禾、竹”12个生字,感受学习汉字的兴趣。2、学会写“十、木、禾”三个生字。3、掌握象形字的学习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三、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点是识记12个生字,会写3个字。“目”和“木”字音相同,容易混淆,注意区分。四、教学策略: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和多媒体课件,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生字卡片六、教学过程设计:一、故事引路,游戏巩固1、讲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人们。有勇敢的爸爸,勤劳的妈妈,还有可爱的孩子们。一天清晨,一轮红日从竹林里升起(多媒体课件“红日”图),新的一天又开始了。爸爸们出去打猎。这一天,收获可真大。他们捉到了一只兔子和一头羊(多媒体课件“兔”和“羊”图)。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妈妈们在田地里辛勤地培育禾苗(多媒体课件出示“结着穗儿的禾苗”图)。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在竹林里游戏。一阵微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多媒体课件出示“竹子”图)林子里的鸟儿一边喳喳的欢唱,(多媒体课件出示“鸟”图)一边扑楞楞地欢舞。鸟儿们可喜欢那群孩子们了!因为孩子们不但有一张乖巧的嘴巴,(多媒体课件出示“嘴巴”图)还有一双机灵的耳朵和水汪汪的大眼睛(多媒体课件出示“耳朵”和“眼睛”)。于是他们成了好朋友。日子可过得真快!夜悄悄地来临了。你看!月儿弯弯挂蓝天(多媒体课件出示“月儿”图),今晚的月色可真好。懂事的孩子们决定用他们动听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为劳动了一天的爸爸妈妈们拂去疲劳。于是他们用木头燃起了火把(多媒体课件出示“木头”和“火把”图)。熊熊的火把映着他们美丽的笑脸。他们唱啊,跳啊,度过了一个美妙的夜晚。小朋友,这个美丽的故事中包含了12个生字,你们能说出来吗?能准确的认出来吗?(通过生动有趣故事把学生带入一个美妙的情景,十二个干枯乏味的生字也因此变得生动活泼,再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资源,一饱眼福,加深印象,展开想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探究的欲望。)2、“给字宝宝戴帽子”。a、多媒体出示12个“字宝宝”和15顶“帽子”(其中有3顶帽子非本课生字的音节),字与音节各自打乱顺序摆排列。b、指名给“字宝宝”“戴帽子”。c、开火车读上述带拼音的生字。3、“拾贝壳”。a、沙滩上有12个贝壳,贝壳背面为本课生字。(贝壳按本课中生字分类,有意识的体现为四种颜色。)b、指名“拾贝壳”,拾到“贝壳”后要领读背面的生字。c、读读想象给“贝壳”分成四类,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分。(按器官、动物、天体与现象、植物)(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给给“字宝宝戴帽子”和“拾贝壳...